【悼李宁汉教授】中草药泰斗悬壶半生 为一棵草药花逾十年走遍中国
刚收到消息,香港的中草药泰斗李宁汉先生于8月8 日早上与世长辞,泰山倾颓,哲人其萎,令人泪下。

李宁汉先生于木芙蓉前留影
和李宁汉先生结缘于多年前,当时我尚是一名小记者,时常向李宁汉先生请教有关中医药的知识,询问他对于中医药新闻的看法。他是一位非常热心、爱护小辈的君子,对于当时小记相当幼稚的发问,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不肯定的答案,必然著我等候,翻书细查再回复。他对中医药的热爱及认真的态度,引领了我对中医药的兴趣,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
编写《香港中草药》系列
李宁汉先生一直致力推动中医药及香港中草药研究,多年来游历本港各个山岭,攀山涉水在所不惜,致力记录本港中草药。喜爱植物的,应该对《香港中草药》这系列的书不陌生,几乎对本港草药有研究的人都一定曾拜读这系列由李宁汉先生及同仁编纂的植物书藉,亦是香港第一套中英对照、配有精美彩色图画、并以严谨植物学分类编写而成的中草药书藉,对推广香港中草药居功至伟。
为确认新品种走遍中国
李宁汉先生同时更发现2个本港的新物种——香港细辛及香港蛇菰。当中发现香港蛇菰一事更为师傅津津乐道,1992年师傅和刘启文博士、胡秀英博士就在新界青山发现了一种蛇菰群落,认定为新品种。唯当时植物学界并不承认,认为是已有品种,结果他们花逾十年走遍中国去确认,最终获肯定为新品种,整个过程艰辛无比。
我一向称李宁汉先生为「师傅」,原因是多年来曾跟随李宁汉先生创辨的香港中国医学研究所的中草药班学习。这个中草药班非常受欢迎,想入读的话需数年前开始申请等候,一位难求。整个学习过程非常有系统,课程质素和大学课程不相伯仲。有植物、中草药基本知识,更有植物拉丁名的课程,最重要的是多次野外考察,实地辨认本港的中草药。
学识渊博教学认真
课程中你会惊讶于本港中草药资源之丰富,路边随手一株野花野草原来也有药用价值,同时感叹师傅学识之渊博,看似相似的两棵植物,师傅也可以从鞘筒、藤本左旋还是右旋等细节来分辨。而且他从不以大师自居,遇有学生请教时,必定仔细审视、再三确认才回答,绝不会敷衍回复。师傅做学问认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现在成为了注册中医师,遇到查询或是未明的中草药,必定会仔细考证翻书才回复,绝不会网上抄抄写写,张冠李戴,出现古代的粟误当成现代粟米来回答的笑话。
成功确立中医地位
这个中草药班,学的辛苦,教的更辛苦。因为需要无论日晒还是下雨均照出发不误。师傅当时已年近八十,仍与大家一同于早上七八点钟出发,行至下午五六点才收队,从不言倦。
香港所有注册中医师都要记得李宁汉先生这个名字。因为他不单是本港中草药的泰斗,同时中医获得注册,成为政府认可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开发病假纸、使用医疗券等等地位,李宁汉先生都有出过大力。师傅常跟我说当年基本法起草时,他与多个中医药界同仁,多番北上争取中医于回归后需纳入正式医疗体系。《基本法》第138条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制定发展中西医药和促进医疗衞生服务的政策。社会团体和私人可依法提供各种医疗衞生服务。」当中只是争取了一个「中」字,中医药界的发展局面已大大不同。
高山仰止,北斗星沉,因疫情总不敢再约李宁汉先生再聚,得知消息已是尘榻空留。期望大家在疫情下安康,关心一个人,坐言起行,立即去探望吧!不要留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