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敏感】类固醇|乱涂涂出祸 慎用外用类固醇
不知大家有否类似经验或听说过:自己或朋友患上皮肤敏感, 服用过抗敏药但效果不显著,经药房职员介绍下买了一些药膏使用,用后好像效果不错便停了,然后一再反复使用下皮肤逐渐变干变薄...
大多数情况下,是误用了外用类固醇。

外用类固醇的常见用途
大家都知道,外用类固醇用途非常广泛,能舒缓不同程度的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 (即牛皮癣)、痱滋和痔疮等问题。外用类固醇是透过抗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系统和收缩血管等方针去舒缓以上相关情况。
但大家知道外用类固醇有不同强度吗?
类固醇大致有4 种不同强度:
轻度 (Mild) 如 Hydrocortisone
中度 (Moderate) 如 Betamethasone Valerate
强效 (Potent) 如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非常强效 (Very Potent) 如 Clobetasol Propionate
疗效会随使用时间减弱
使用强效或超强效的类固醇副作用相对多些,尤其是对身体皮肤比较薄的地方。而外用类固醇也一样面对药物耐受性 (Drug Tolerance) 的问题:即相同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作用逐渐变弱,需要使用更长时间或增加剂量,才能达致以往相同的效果。所以,无论一般成人、小童或孕妇,我都建议需要向医生查询使用那一种外用类固醇较适合应对身体相关的问题 (一般来说,小童和孕妇皆以低剂量、轻度和短期的外用类固醇疗程比较安全)。

虽然大多数常见的临床状况也可以使用外用类固醇作有规范的处理,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如:皮肤感染 (细菌或真菌感染)、暗疮和皮肤溃疡等。

避免连续用4星期以上
一般的剂量是每天使用两次,我通常建议病人持续 1 至 2 周,然后在随后的1至2周将次数减至一次,此后停用3至4周再观察情况。使用时也需要注意皮肤附近的组织有否伤口,如有便需要避开涂抹。
外用类固醇的副作用
如正确使用,外用类固醇引起副作用的机会比口服或注射类固醇少得多。在临床上会遇到的有 :皮肤敏感反应、刺痛、感染、萎缩、变薄、产生皱纹、微丝血管扩张、肤色变化等。如长期或大量使用强效以上的外用类固醇,药物有被吸收到血液的风险,例如:库欣氏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 风险是增加肥胖和身体新陈代谢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的机会) 和儿童生长被抑制。


使用外用类固醇真的要十分小心。如有疑似皮肤敏感的问题,在外用或口服抗敏药无效之下,还是先看看医生再决定是否使用外用类固醇比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