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诺 - 从街头到穹顶:一场以勇气织就的马戏诗篇 | 任意行

  当几米画笔下那抹忧郁而温暖的色调,遇见林怀民凝练如诗的舞台语言,在台湾FOCASA马戏团巨型帐篷内绽放成漫天星光时,我终于明白——这不仅是一场马戏表演,而是一封写给所有追梦者的情书。

  林怀民与几米,一位现代舞大师,一位绘本巨匠,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目光投向这群杂技少年。林怀民自云门隐退后重披战袍,不是为了再造传奇,而是以他洞彻世事的双眼,看见了街头少年眼中未熄的火燄。他像慈父般牵起FOCASA创办人林智伟的手,将昔日只能在综艺节目担当替身、在夜市街头讨生活的杂技人,一步步引领至艺术殿堂。那不只是技术的传授,更是灵魂的点醒——当林智伟有机会在云门舞集《九歌》中肩负舞者,他扛起的不止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是整个台湾马戏的未来。

  几米则慷慨开启他珍藏30年的绘本宝库,让那些从未面世的画作在帐篷穹顶获得新生。他的画永远带着淡淡的哀愁,却总在角落藏着一盏微光,恰如FOCASA成团的故事——从银行负债数千万到3万张门票瞬间售罄,从台风摧毁帐篷到7场演出全部满座。那些画中独自面对世界的男孩,终于在马戏舞台上找到了他的100次勇敢。

  《几米男孩的100次勇敢》最动人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传统马戏的喧嚣浮夸。没有猛兽嘶吼,没有华丽噱头,取而代之的是在莫札特乐声中优雅旋转的光环,是在萧士塔高维契音符上如诗飘浮的椅阵。当表演者化身视障女子,在彩绘海浪般的椅列上寻找平衡,我看见的不再是杂技,而是用身体写就的寓言。林怀民说得真切:「我只想让观众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廉价的笑声,而是灵魂被美触动时,自然绽放的微笑。

  FOCASA马戏团的奇迹,让我和观众见证:艺术最纯粹的样貌,从来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它可以是街头少年省吃俭用买下的第一个帐篷,可以是台风过后重新立起的勇气,更可以是林怀民与几米这两棵参天大树,为年轻幼苗撑起的一片天空。他们用15年光阴证明,马戏不止是技巧的堆叠,更是生命的修行——那些清晨5点到夜晚9点的训练,那辆承载几个表演者稳稳前行的杂技单车,都是修行路上最美的姿态。

  如今,这朵从台湾土壤绽放的马戏之花即将飘洋过海,于2026年3月香港艺术节与香港人见面,由帐篷转移至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舞台,几米的画作如梦似幻地流转,大家都将成为那个寻找勇气的男孩——在高空钢索上学习信任,在旋转光环中感受自由,在如潮掌声中明白:原来艺术最深的魔力,就是让我们记得如何做回那个单纯会笑、会感动的孩子。

  林怀民78岁的微笑里,藏着对这群年轻人最深的祝福:「继续成长,但永不变老。」这何尝不是对所有观众的期许?在FOCASA编织的童话世界里,我们都是那个勇敢的男孩,为了学懂手倒立,在台下观众齐齐高喊100次打气声中,完成属于自己不倒的手倒立。

张诺
 

几米(左)与林怀民支持一群年轻杂技人。
几米(左)与林怀民支持一群年轻杂技人。

 

FOCASA马戏团年初在台南表演。
FOCASA马戏团年初在台南表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