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预制菜风波(一) | 北漂见闻
近来港人热衷北上饮食,价廉物美是重要原因。但内地食肆「平靓正」的背后,是餐饮业激烈的「内卷」。经营者不仅要在人工、租金等方面斗平,还要在食材及煮食过程方面下工夫。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的「预制菜」成为不少食肆的「救命稻草」。
预制菜即预先制作的菜,食材的洗、切、调味等环节,都在所谓「中央厨房」或工厂提前完成并封装。类似超市常见的各种急冻产品,消费者买返屋企后简单加工或「叮」热即可食用。预制菜使厨师的重要性降低,餐厅经营者不仅有望在该环节节省成本,分分钟可因不再需要大型厨房而悭埋部分租金。
但这种节流方式并未能获得市场认同,过去一段时间,在内地但凡被揭露使用预制菜的餐厅,往往会遭消费者诟病。最近的例子是发迹于内蒙古的全国连锁餐饮集团「西贝」,被另一位商界名人踢爆,指其高价菜品大量使用预制菜,而非宣传的新鲜现做。
事态从西贝集团创办人的辩解,一度演变为创办人与商界名人的隔空骂战。所幸因消费者感同身受,纷纷加入对西贝的「声讨」,加上官媒《人民日报》社论助攻,逼使西贝公开致歉并承诺改正。
风波虽已平息,仍有许多反思之处。首先,消费者出街吃饭,追求的就是那份食材新鲜、口味独特,乃至厨师匠心独具的烹饪工艺,若食到的仍是与超市相差无几的预制菜,何必要支付溢价,帮餐厅交租金出人工?其次,预制菜并非一无是处,许多知名国际连锁餐厅,如肯德基、麦当劳等都是预制菜,但关键食肆要透明经营,勿失实宣传,要让消费者在「知道」的情况下作出选择。最后,政府亦要发挥监管作用,规范预制菜使用。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