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高铁「软件」仍须努力(三) | 北漂见闻
高铁管理水平等「软件」仍有许多方面要改进,笔者前两期专栏分享了一些并不愉快的个人经历,广大的内地同胞群体对高铁的体验又是如何?
笔者在小红书输入「高铁越来越」五个字,随即自动生成的热门搜索关键词,基本上都不是太正面的内容,例如「越来越贵」、「越来越慢」、「越来越脏」、「越来越热」、「越来越嘈」等,某种程度说明不少内地乘客与笔者的感受相差无几,即高铁的服务质素不进则退。
相信老一辈经常返内地的港人都知道,长期以来,内地的铁路出行体验一直不如人意。不用北上太远,广州、深圳火车站过去给人的印象即是「污遭邋遢」、「治安混乱」;火车车厢内不仅挤逼,更是鱼龙混杂。铁路出行往往与「平价」、「草根」等形容词联系在一起,搭飞机才是中产、富裕阶层等身光颈靓人士的象征。
直到高铁横空出世,铁路的平民形象才得以扭转。笔者还记得高铁刚开通时,「和谐号」列车除了速度快,其流线型车身设计、模仿机舱可往后调校的椅背、从商务到二等的座席分布、人均配备的插苏、甚至是干净的厕所,都是卖点;其后推出的「复兴号」列车更是标榜智能化。
不仅如此,借着高铁投入营运契机,铁路公司亦重新设计制服,招聘年轻女列车服务员并严格培训,旨在向公众传递铁路出行焕新升级的讯息。
如今,高铁已融入日常生活,但当初标榜的高级设施、星级服务似乎并未能维持,甚至有逐渐沦为普通列车的迹象。于此同时,高铁票价却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人民币,几乎已与飞机睇齐。是可忍,孰不可忍?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