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考场如道场 | 无名指
中学文凭试放榜当日,全港媒体都重点报道状元、超级状元和今届首次诞生的「终极状元」,即中英数、3科选修、数学延伸部分和1科自修,共取得8科5**与公民科达标成绩。DSE才十几年,竟发展到状元都有鄙视链了!估计明年会有更多人报考9科,因为「考99分的滋味你不懂」。
多数报道不太关心状元叫甚么名字,却如数家珍般指出他们来自哪间学校,一不小心考生就被卷入校誉之战。放眼「国际」,早前IB成绩出炉,本地考生延续上届突出表现,2024年全球IB学校排名,香港在top 100中占21间。反正状元一出便成过去,唯有学校荣誉长存。
我是上世纪会考生,成绩中等,却学了一身考试的本领。很多年以后我发现,应付考试是一种技能,与有否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未必相关,就好像通过驾驶考试并不代表你会开车。
教车师傅以最短时数让学员通过考试,就是「金牌师傅」;学校高效地令学生在公开试「摘星」,就是衡量名校的准则。香港教育最成功,也可能是最失败的地方,在于它令多数同学和家长都认同这套逻辑,并义无反顾地配合。既然是多数人的利益,大家自然便跟着大队走。
公开试是我人生首场试炼,制度未必完善但至少「人人平等」,长大后我才知道,「公平」在商业社会是稀缺的价值观。很多人觉得,考试的结果就是成绩,但对课业不突出的人如我,考场如道场,应对压力、管理期望、安排善后都是要修的道。不管成绩好坏,按能力把试题以外的问题处理好,就算修业。
IG@tamkeiho
谭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