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跨界对话 | 镛融芯语

  上周四晚,我有幸获邀出席香港艺术发展局(艺发局)30周年志庆艺术节的开幕音乐会。这场由香港城市室乐团(CCOHK)联袂世界口琴冠军李俊乐,与跨界艺术家王菀之共同演绎的盛会,呈现出融合古典、现代与实验性的听觉与视觉飨宴,为长达5个月的艺术盛宴揭开序幕。

  音乐甫响起,焦点落在手持口琴的李俊乐身上。谁能想像这掌心大小的乐器竟能迸发如此磅礴能量?从斯特拉文斯基的现代节奏到维拉-罗伯斯的南美风情,他精准地驾驭技术难度,更以「双共鸣口琴」创新技法,将笙的悠远与口琴的灵动完美融合。

  在乐团的弦乐衬托下,声音如立体迷宫般层层交叠,尤其自创曲目中气功呼吸法营造的禅意留白,既展现师承蓝调大师霍华德·列维的即兴精神,更将东方「气韵」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家熟悉的王菀之,除了是位歌手,在作曲、钢琴及视觉设计上亦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是次她带来的《消失的一格》交响诗,彻底颠覆了我对管弦乐的固有想像。作为她首部为完整乐团创作的作品,钢琴与弦乐的对话被解构为「声响的拼贴」,舞台上的视觉投影随音符流动,时而化作冰岛极光,时而凝结为咖啡杯里的倒影,让我想起她曾说:「音乐是看得见的记忆。」当乐章终结时,那些悬浮在空气中的电子音效与现场残响交织,创造出声音具象化的奇幻体验,展现其从流行音乐跨足装置艺术的沉浸式美学追求。

  这场开幕音乐会,仅是艺发局30周年艺术节的起点。在未来的5个月,艺发局将连结本地主要资助艺团及艺术家,呈献一系列精彩节目,涵盖音乐、戏剧、舞蹈、多媒体及视觉艺术。此外,艺术节也将策划不同的工作坊、导赏团及社区活动,让公众能广泛参与和互动,感受香港艺术的生气盎然。

  接下来,各项精彩活动将陆续登场,「艺术.科技」展览3.0《灯塔》将以霓虹与互动装置重构维港记忆;本月底还有邓树荣戏剧工作室的《薄伽梵歌》,以印度史诗探讨灵性与当代冲突;而下个月则有亚洲现代交响乐团首演,由指挥吴怀世携手萧邦大赛冠军刘晓禹,演绎跨文化交响诗;接着还有「城中艺游」南区导赏,邀请公众以艺术的视角重新阅读城市纹理。

  离场时,我翻开艺术节手册,发现艺发局主席霍启刚的题词:「三十年的使命,是让艺术成为香港的日常。」而当晚的演出中,李俊乐的口琴革新与王菀之的跨媒介实验,正是香港「中西交融」精神的缩影。

  诚邀大家参与艺术节的活动,共同感受这座城市跃动的艺术脉搏。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