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榕榕(Ruby) - 奢侈品牌利润惊人? | 榕榕细语
现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平权,甚至会审视商家有否过于牟取暴利,因着这样的一个大气候,时装界偶尔会爆出一些负面新闻。今次的主角是女士们趋之若鹜很想拥有的高级品牌Dior,早前有该品牌承包商爆料指出,产品编号为PO312YKY的一款手袋,原本卖给Dior的价格是每个低至53欧罗(约450港元),然而转到Dior在米兰的店舖却以2,600欧罗(约22,050港元)出售,中间的价格差距有天渊之别,正因如此惹来人们的不满声音。
但原来成本价和最终售价的极大差距只是事情的开端,透过此事更揭发出,品牌旗下子公司外判的中资承包商,涉嫌强逼员工长时间工作、顾用非法移民等不当行为,现在该子公司被意大利法院接管了。事实上,奢侈品产业承包商剥削劳工非新鲜事,过去也有类似的案例,但打着「Made in Italy」的高品质出品旗号,实际上货品却可能是出自被剥削工人或非法外劳之手,好像有点儿讽刺。在调查中发现,劳工都是被逼睡在工作地点,超时工作情况严重,就连晚间和节日假期仍需留在工厂加班,在人多机器多和精神不足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能否保持品质也难说。为了加快工人生产速度,有指甚至乎拆掉了生产线上的安全装置,大大增加了危险性。
这样的情况不单止出现在Dior之上,较早前因拖欠工资问题遭米兰法院裁定败诉的意大利时尚巨头Giorgio Armani亦受到调查,据称Armani向承包商支付每个手袋99美元(约773港元),但在市场上的售价达1,900美元(约14,833港元)。
从今次事件我们能看到,高级奢侈品牌的定价具有惊人利润空间。如果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品牌多少有牟取暴利之嫌,但另一方面,对于经营一个奢侈品牌,一件单品的成本计算往往包含许多因素,相对于市场推广、设计、店面营运等等,产品本身可能只占一小部分,售价合理与否,很视乎你如何衡量这事情。
冯榕榕(Ru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