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各师各法? | 镛融芯语
最近这两星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先行先试」的垃圾征费。坊间意见多对政策泼冷水,质疑条例的可行性,当中不乏有立法会议员索性提出搁置,搞到特首都要出声,说明相关条例草案早已在立法会中三读通过,事在必行。
我一向支持环保,但对目前回收配套不足的情况下,执行垃圾征费的可能性存有疑虑。媒体对于「先行先试」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着墨不多,记得早前曾有人反映胶袋太薄,容易破损,亦有市民质疑要把一支地拖棍锯开两段入袋弃置不切实际等,种种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并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知道8月时,条例又要怎样执行呢?
20多年前,我在加拿大居住的时候,当地市政府环保配套充足,公民教育也做得完善,市民有相当强的环保意识,令严格垃圾分类及回收政策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相较之下,香港环保意识较为薄弱,我曾在一个管理完善的高级商场,亲眼见到有清洁工人正把胶樽回收箱里的胶樽逐一钳到另外一个不分类的大垃圾袋里,可见公民教育才是大前提,否则环保行动的推行和实施将困难重重。
垃圾征费关乎到自身腰包,每个垃圾袋的收费并不便宜,对一些低收入家庭、长者、失业人士会造成一定的负担。为了悭钱,相信届时大家会各师各法,用尽所有方法弃置垃圾。有人打趣说会把垃圾带回公司或带过关弃置,而最怕的是有人会冒险把垃圾弃置于后巷或楼梯间,到时环境生情况势必变得更为恶劣。
还有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住村屋的情况又有不同,所有需要弃置的垃圾,是由自己自携到路边专设的垃圾收集站弃置,大大小小的垃圾随处可见。垃圾征费正式实施后,将有多少人为逃避征费,索性把垃圾弃置在荒山野岭,真令人不敢想像。
此外,加国的垃圾分类收集后会进行循环再造,但香港收集了的垃圾后,仍会集中到堆填区以都市固体废物处置,仅通过提供经济诱因减少整体废物弃置量,但未能达到循环再造的环保目的。
讲到这里,已经有十条八条的问题。至于饮食业界或其他一些机构又面对甚么问题呢?下回再与大家分享 。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