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放大+复制+彩色+发光=公共艺术? | 无名指
某日我从观塘骏业街《Walking East》雕塑起步,经「蓝桥」去裕民坊凯汇,短短300米便路经3个大型艺术装置。近年公共艺术越来越多,只要是较大的新建筑,总要在放件艺术品「看门口」。
不过,公众有时对公共艺术并不友善。在纽约市,一个名为《Tilted Arc》的巨型装置把广场分割成两边,市民要绕道而行引发不满,最终艺术品被送到废铁厂处置。这么说,最近东九文化中心白色花海惹起争议,当局换成彩色就化解危机,算是最低代价了。
艺术创作讲究自主性,艺术家创作过程拥有绝对自由,不容任何人插手,偏偏公共艺术的对象是大众,有时艺术家在舆论下不得不妥协,这是公共艺术长久以来的争议。如果《Tilted Arc》把广场一分为二完全出于艺术考虑,却因路人的不方便而遭扼杀,未免可惜。至于东九的白色花海,还未来得及了解创作概念就换成五彩(日夜都)缤纷,变相由市民与政府集体创作。
当公共艺术要公众和委约方审批,还是艺术吗?从近期最多人关注的几个大型艺术装置,我们得出了一条方程式:放大+复制+彩色+发光=公共艺术=打卡点。如果这几个装置受欢迎,相信会有更多同类的「艺术品」出现在维港两岸,直至大众麻木为止。
说到维港,难道就没有人发现,她才是日夜都缤纷的最佳打卡景点?
谭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