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玛莎传奇 | 猛料阿Sir讲古
港英时期当公务员,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就是当了官,所有政府部门就是「官府」,例如邮政局,邮差是非常权威的,我读中学时因喜欢收集邮票,时常需要到邮政局,接触到的邮务员一般都态度差和不友善。其他政府部门更甚,我有一位朋友有一个「有点怪」的名字,问她是父母改的吗,他说不是,因父亲当年说话有乡音和不太流利,生死注册处官员听不清楚,便说你改不了,由我同你改啦,就在出世纸写下,所以他终生都有一个是有点怪的名字,由姓「杨」变成「杨杨」。其实当时例子多不胜数。
在中英谈判后,英国人准备光荣撤退时,刚巧世界亦迎来一个美国列根总统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倡议的「小政府,大市场」文化,开始讲求精简政府架构和为市民服务,就像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所提出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
「为人民服务」对当时英治下的官员来说是难以接受,很多提早告老归田,而对执法部门来说更是全新事物,执法如何与服务扯上关系,接触的全是「客人Client」,当时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开启「服务承诺Performance Pledge」先河,源自英国新政策内的Citizen Chater(勉强可译为公民宪章)。
在回归前几年把整个文化改变,公务员不再是官,这一点连市民一时都不敢相信。服务这个概念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因提供的服务,是否被接受是很重要,否则是吃力不讨好,甚至好心做了坏事。回归前英国文化协会赞助到英国考察时,见了很多当地商界高层「权充专家」讲解服务,这改变其实在英国本土也是新事物,说的难免有点牵强及未经实践的理论。
直至到玛莎百货Marks&Spencer见一个地区经理,他讲了一个「贴地」小故事,明白服务其实不是甚么高深的理论,只要有同理心便成,香港警察一向已做和实践多时的地区警政和警民关系工作同出一辙,例如穿山甲(野外巡逻队)在新界偏僻乡村与村民打成一片,解决他们日常问题,例如替他们写信和排解纷争等。玛莎百货故事发生在一小镇,一个寒冷的圣诞节前夕晚上,商店关门前进行盘点发现冷藏柜内仍有一火鸡,翻查单据发现是一客人买下但忘记取走,收舖在即,各人都归心似箭回家与家人吃火鸡共度圣诞,想到这里,不约而同说,身为服务行业,不可能让客人没有火鸡度圣诞节的,各人合力翻查帐单和联络相熟客人,得知是一位居于郊外老太太买下,打算带回家与从远方回来的子女共渡圣诞,经理决定亲自把火鸡送到老太太家中,经一小时多车程,火鸡最后及时送到老太太手上,各人喜出望外,大家顿时眼泛泪光,高唱圣诞歌,祝愿世界和平,人人健康快乐。这窝心服务很快被传到千里,成为当时有名的「玛莎传奇」,代表简单和真挚的服务。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