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不可模仿的深度|镛融芯语
书法的博大精深,让人赞叹。上文提到Westley和父亲的会面,两人从北魏书体的起源、书法在港的发展史,谈到四大商业书法家的生平等,让我上了一堂近代本地书法艺术课。不知道有多少香港人能道出其中三昧,当日趁机记录这片对我来说空白的历史,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北魏书体,不得不提有「招牌王」之称的书法家区建公。他精于书法,兼善28种不同字体,当中尤以北魏书体独步书坛。就像父亲所说,生意人正如北魏体般,四平八稳中自带气势。而区建公的北魏字体刚劲挺拔,霸气又硬朗,当时深受商人喜欢,新店开业、新建大厦等,书写匾额及商业招牌的任务全都交给他,可以说60至70年代,香港街头满是区建公铁划银勾的北魏体。
目前位于镛记一字楼酒吧区的金漆招牌「镛记酒家」四个大字,气势磅礡,正出自区建公的手笔。酒家大门上方楼高两层的「镛记」二字与大厦外墙金银双辉映,是其入室大弟子梁子健的墨宝。这是香港现存最大的北魏字体户外招牌,据父亲说,梁子健是当时罕有能书写大至三十吋字体的书法大师,但仍须由富经验的师傅按比例放大而成。而镛记写字楼接待处的公司招牌,甚至乎爷爷墓碑上的字,俱出自梁子健的手笔。
据父亲回忆,镛记大厦的奠基石是由同样擅于招牌书法的谢熙写就,谢熙精于汉隶,书法敦厚古朴,爷爷早年创立的「钻石酒家」招牌字就是出自他的笔下。
Westley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北魏字体的流行和商业活动的活跃性息息相关,其字体挺拔突出,远距离亦能清楚看到,正切合战后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有趣的是,内地部分发达城市亦曾出现北魏字体的户外招牌,惟最终未成气候。据Westley和父亲交流,招牌集书法家、招牌师傅、商号本身的三道「气」于一身,其中的神韵是现代印刷字体所不可企及的。
现今走向人工智能的年代,究竟商业书法及书法艺术何去何从?镛记昔日是文人雅集之地,很多已故的名书法家及画家经常在此聚集,并多次为镛记题字,每个角落都洋溢中国文化气息。趁我们现在仍有机会,应该好好欣赏及珍惜这些民间艺术!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