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双十一节现象|安业兴邦

自7年前宣传攻势杀入香港,内地双十一节逐渐「落地生根」,大家有否察觉,今年双十一节的宣传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买机票都有疯狂优惠。由于关注热度高,连爱协(爱护动物协会)也来「消费」这个全球最大型购物活动,在11月11日举办了「狗狗脱单领养日」,足见「双十一」不再是陌生词,已慢慢融入成为香港社会生活一部分。

如果说双十一节的荣景见证内地数码经济的高速发展历程,那么它在港的日渐普及,某程度就是港人融入内地文化的缩影。

两地文化融合

每件事的兴衰,自有其因由。香港电子商务近年稳步发展,据政府统计,2022年销售额接近全港零售业销售总额的10%,按年上升21%。经历新冠疫情的洗礼,港人网购文化进一步扩展,加上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的助力,成为双十一节得以扎根的土壤,这是世界大环境使然。

搁笔之时,我仍未知道今年香港双十一节的销情数字,但11月11日已成为各大商家竞逐业绩的兵家必争之地,则几可肯定,从今年排山倒海的宣传攻势就可见一斑。香港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电讯基建,住户宽频渗透率截至去年底已达99.5%,加上港人普遍收入高、讲究生活品质,电商和网购已形成一股蓄势待发的强大经济发展力量。

港人对内地事物的接受程度日渐提升,亦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许多人都知道,双十一节又名光棍节,相传最初源起于南京大学的宿舍男生,为了脱单而在这个象征四条光棍(1111)的日子举办联谊活动,其后这股校园文化被带入社会,再经网路起飞,成为可以触动天文数码商机的全民活动。

内地尤其广东一带居民以前深受香港文化影响,喜爱睇港剧、来港消费,甚至天天来扫日用品,近年这种现象由单向变双向,港人慢慢深受内地文化熏陶,越来越接受和拥抱内地的生活与事物,由早年睇《延禧攻略》、玩抖音,到近期的进驻小红书、双十一热潮,都见到两地文化融合的痕迹。

最近看新闻,自疫后通关以来,香港掀起一股北上「反向消费」热潮,不少市民在周末假期到深圳购买生活用品。日前就有内地网民在社交媒体图文并茂发帖指,发现深圳某大型仓储式超市之内,竟然大半顾客都是香港人,直呼以为自己到了香港!

香港回归已踏入26个年头,粤港澳大湾区将按着时代步伐有机融合,最终化身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巨型城市」,这正是双十一节成功落户香港的历史发展因素。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