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让AI成就下一代|安业兴邦

踏入选校派校的季节,朋友间少不免会聊到子女升学选科问题,其中一个有趣又切身的问题,是近年急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会对我们未来一代带来甚么影响?一位朋友说起他两个十多岁的孩子,说会建议下一代不要选像会计师、程式编写员等容易被AI取代的专业。但这到底会否成真?

我带点好奇地搜集了一下资料,结果有点吓人:不止会计师、程式编写员,就连作家、老师、理财顾问等职业,都被不同新闻报道和研究纳入很快被AI取替的工作之列。

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今年初也发表报告,提及如果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一如预想发展出「最大效用」,将会取代全球3亿个工作岗位,对劳工市场造成巨大打击。

报告一出,不少相关新闻都打出类似「AI会让3亿人失业」的标题,难免惹人担忧。

但仔细阅读,其实并非如此悲观。首先高盛提到的「取代3亿人工作」,前提是生成式AI能达到所谓的「最大效用」,且未知何时,「3亿」也只属推论。而一个好消息是,高盛推论3亿个工作岗位被取代,但同时AI发展也会产生新工作,就如现今超过6成职业,在1940年时是不存在的。

虽说如此,AI既然是大势所趋,家长及学生就应该未雨绸缪、了解趋势,最后无论会否接触相关行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具创意及人性化驾驭AI

教育局早前就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计划今年9月起让初中生学习接触AI教育,尽早培育他们了解AI。课程除学习建设及操作生成式AI外,更会探讨使用人工智能科技时,应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问题,对学生而言有莫大裨益。

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大学也在数年前推出为Middle School设计的人工智能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课程的教授和研究员都说,这个名为「How to Train Your Robot」的课程(题外话,这名字起得实在简单有趣),除了让初中学生学习如何实践使用及编写AI程式外,最重要还是学会在过程中,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和道德规范问题。

所有的新科技,首要重点都是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设计也要人为本,才会为人类和地球服务。无论是作家或会计师,相信不久的未来都会应用到AI,但还是需要人类去正确「引导」,工作成果才会具创意和人性化。

正因如此,成长于这个科技瞬息万变、资讯爆炸年代的年轻人,如果有合适的教育蓝图指引,根本不需要害怕被AI取代,反而令人期待新生代如何有效又有创意地驾驭AI,为我们缔造更好的未来。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