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消失的「老外」(二)|北漂见闻

疫情过后,「老外」不仅人不来中国,对华投资也变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仅254亿美元,按年暴跌76%。按季比较,上半年大部份FDI都在第一季,第二季更是只有49亿美元,按年跌87%。外商投资陷入了1998年有纪录以来的谷底。

尽管如此,市场人士认为,这个数据可能还有「水分」,因为FDI下的外资包含港澳台。如今来自香港的FDI占比越来越高,已接近80%。不排除其中有部份资金来自在港中资企业,换言之属于去香港转了一圈的内地资本。换言之,实际的外资可能比数据显示得更少。

有内地传媒引述专家解读,外商投资减少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对立造成。全球经济正在朝着「类聚化」的方向发展,相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走得更近,组成自己的产业链,将意识形态不同的经济体排除在外。例如,中国与欧美关系紧张,导致印度、东盟成员国的外商投资流入增加,全球供应链正在从中国迁出,流向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

不仅如此,中国与欧美的冲突,亦使得已在华的外资企业顾虑越来越多。美国不断出台投资限制措施,中国又发布对等制裁,导致外企不敢贸然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以前,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亦始终存在偏见,但来华人数一直在增加,笔者身边来过的「老外」,无论是旅游或是学习工作,多半会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观。如今,首先来的人少了,如何指望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改善?海外一旦对中国的印象无法改变,对华投资的减少也就不出奇了。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