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以研学之名(二)|北漂见闻

今夏研学团再度大热,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后首个暑假,另外亦和学生学外补习被限制(学科类补习已被政府明文禁止)有关。庞大的需求,催生了市面上愈来愈多的机构推出类似服务。

正是由于服务提供者众多,研学团亦面临质素参差不齐。就连一些旅行社为了增加收入,亦会把之前的旅游产品包装成研学,例如加上参观北大清华校园的行程,如此一来出现笔者上周专栏提到的违规预约进入校园就不出奇了。

据笔者一位朋友介绍,研学产品的投入一般包含三方面。首先是专业资源,比如历史人文团需要找一些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博物馆馆长等,自然科普则需要科学家、研究者的资源;若课程涉及体验多元文化,更需要有外交官、外国友人之类的资源。其次是课程研发,包括课程主题和内容设计、教职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当然最贵的还是知识产权。最后是安排协调旅途中的餐饮、交通、住宿,以及能拿到相关优惠的能力。

通常而言,很少能有一个机构同时在上述三方面都有丰富资源。例如,培训机构和学校有比较好的课程研发能力及专业资源,但却没有吃住行的资源。因此,研学团往往都要几方合作。

但不同机构的研学产品也大不相同。教育培训机构的研学团更侧重讲授内容和知识,在教学中插入旅行的行程;旅行社大多还是以做旅行团的思路做研学,在旅行中插入教学元素。家长如何给仔女选择岩心水的研学团,也是需要做一番功课的。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