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e Li - 「魔都」不需要银包|上海C语
昔日上海,十里洋场,当地年轻人称之为「魔都」,语气一半幽怨一半娇嗔。其实,「魔都」出自100年前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所著《租界见闻录》,意指「不可思议的城市」。过去到上海出差,短暂停留,多遇云雾雨雪,像面纱一样把这座大都市衬得迷离朦胧,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今,常驻此地,方知上海瞬息万变之「魔」力。
去年10月初到履新,甫下飞机,惊觉上海全面「电子化」了,现金和信用卡已无用武之地,因为身上没有内地证件、银行卡和电话卡,就无法启用「支付宝」这类app,港版微信也无法做人民币支付。没有这些「宝贝」,在「魔都」举步维艰。作为「三无」人士,劳烦朋友揸车去隔离酒店相救,拜托「大白」帮忙截图阴性证明,才得以顺利入住公寓。
10月上海的街头,秋风飒飒,青黄尽染的银杏叶离枝而落,正如我彼时忐忑的心情。北上前,我挑选一个银包作为好友的生日礼物。可见面时,我意识到这份礼物多么不合时宜。在香港,银包是出门必备,在「魔都」却不需要,你只需要手机一扫,就可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电子名片,刷脸入门,支付成功。
来时,上海仍有疫情,经历了隔离、核酸、躺平、「阳康」、通关,当时的无助感,现在回望,恍若隔世,犹似凛冽的冬日,一夜暖风掠过就成过去。3月初的上海,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这便是「魔都」的节奏吧。
Christine Li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