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二)|北漂见闻
笔者上期专栏提到,内地各界对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ChatGPT可谓又爱又恨,皆因其虽然具有突破性,但并不是国人自主研发。顺着这个思路,近日关于「为甚么中国没有诞生ChatGPT」的问题,亦在网络深入反思。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且使用场景丰富,每日积累的大数据足够人工智能领域迅速迭代创新,因此在数码信贷、聊天机械人等方面一度引领全球。但科技一日千里,不进则退,ChatGPT的大热,恰恰表明如今中国又落后了。
究其原因,笔者近日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中某位专家的观点颇耐人寻味,认为互联网生态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开源」,即开放软件的代码,与外界在交流协作中共同进步。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在过去3年基本断绝与海外的交流,互联网行业闭门造车,导致被海外同业反超前。
其次,该专家认为,中国过去3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不足是另一个原因。疫情期间,国内大部份的资源都被用作防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被用在追踪民众的行动轨迹,以及各类行程卡和健康码上,自然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探索。
科技领域的进步与开放及投入息息相关。过去3年中国正是缺了这两样,使得人工智能的创新土壤渐渐干涸。展望未来,希望当局能够正视问题,奋起直追,才能把失去的优势追回来。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且使用场景丰富,每日积累的大数据足够人工智能领域迅速迭代创新,因此在数码信贷、聊天机械人等方面一度引领全球。但科技一日千里,不进则退,ChatGPT的大热,恰恰表明如今中国又落后了。
究其原因,笔者近日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中某位专家的观点颇耐人寻味,认为互联网生态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开源」,即开放软件的代码,与外界在交流协作中共同进步。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在过去3年基本断绝与海外的交流,互联网行业闭门造车,导致被海外同业反超前。
其次,该专家认为,中国过去3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不足是另一个原因。疫情期间,国内大部份的资源都被用作防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被用在追踪民众的行动轨迹,以及各类行程卡和健康码上,自然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探索。
科技领域的进步与开放及投入息息相关。过去3年中国正是缺了这两样,使得人工智能的创新土壤渐渐干涸。展望未来,希望当局能够正视问题,奋起直追,才能把失去的优势追回来。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