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慧 - 为眼泪平反|一家三种人

小时候我很易哭。打烂杯会哭、不够时间温书会哭、被同学取笑会哭。对我的眼泪,大人觉得很烦,会喝令我收声,收声了,他们便会赞「乖」,即是说:哭就不乖。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出生那天起便接收到强烈信息:哭是劣行,代表你软弱、苛索,会令人讨厌,甚至不值得被爱。

我要为眼泪平反。我打烂杯哭,是因为知道大人会生气责骂;我怕他们生气,因为我们的关系是由上而下的。我因不够时间温书而哭,是因为我在「成绩就是一切」的环境下长大,假如我读不成书,大人会厌弃我,那我怎会不紧张?若同学取笑我,我会哭:当一个孩子得不到大人认同,朋辈的接纳就是救赎。被朋友取笑或排挤,自然哭到死去活来。

我要感谢眼泪。它是我小时候抚慰自己的出路。假如我连哭也不哭,那代表我和内心那仅余的微微的连结也失掉,长大后我得花更多心力去找回自己。

如今我其中一个任务是打破一代传一代、厌恶哭声的恶性循环,由我开始,学习接纳孩子的情绪和眼泪,让他们知道,哭是因为要安抚内心,无论他们流多少眼泪,爸妈都一样爱他们。

那天我在练琴,久久不顺,女儿见我有点沮丧,对我说:「如果你想,你可以哭。哭是很好的。」想不到我童年时无法从大人身上得到的,如今,由孩子献给我。
王思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