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思 - 伤健共融无界限|点画人生
一幢古旧历史建筑经复修及活化,衍生新用途,延续其功用。一个人身体上的缺憾经过适当治疗及鼓励,可以重新出发,创造人生更精采故事。若在两者之间加上艺术元素,不但为古老建筑增添色彩,更推广伤健共融的精神。
古物古迹办事处早前举办了「画无界.融无限」绘画比赛,鼓励残疾人士借着绘画历史建筑,发挥创意,表达自我,推广伤健共融及无障碍社会,更让大家以新角度欣赏历史古迹。参赛者可以从四幢历史建筑挑选其中一幢,加入自己的意念绘画各自心中的独特建筑面貌。四幢建筑包括前九龙英童学校(即古迹办现址)、香港天文台、前九广铁路钟楼及香港文物探知馆。
比赛共收到一百三十幅参赛作品,当中约六十幅以钟楼作主题,似乎大家很喜爱这尖沙咀地标。钟楼于一九一五年建成,具爱德华时代古典复兴建筑风格,楼高四十四米,楼顶装有七米高的避雷针,是当年九广铁路九龙总站的一部份。随着总站于一九七五年迁往红磡,大楼也于一九七八年拆卸,幸而钟楼可原址保存,更于一九九○年列为法定古迹,成为香港发展的重要见证。
获得冠军的作品也以钟楼作画,是叶键恒的《彩霞倚钟楼·车站情相恋》。作者以墨水钢笔配上艳丽水彩,绘出七十年代九龙车站、钟楼及附近的繁华景象,包括当年街上常见的人力拉车。
香港展能艺术会的展能艺术家黄锡煌和唐咏然分别获得亚军及季军。黄的作品《文化,活了!》展现文物探知馆及庭园内的绿树成荫,而唐的《保存香港记忆》则把钟楼绘在古树上,表现出古建筑要延续下去的重要性。二人画大树盘根,但意念、用色及手法等却截然不同,展现艺术的多样性。比赛更设有由市民投票选出的最喜爱画作。大家可到古迹办的网页浏览欣赏。
陈智思
古物古迹办事处早前举办了「画无界.融无限」绘画比赛,鼓励残疾人士借着绘画历史建筑,发挥创意,表达自我,推广伤健共融及无障碍社会,更让大家以新角度欣赏历史古迹。参赛者可以从四幢历史建筑挑选其中一幢,加入自己的意念绘画各自心中的独特建筑面貌。四幢建筑包括前九龙英童学校(即古迹办现址)、香港天文台、前九广铁路钟楼及香港文物探知馆。
比赛共收到一百三十幅参赛作品,当中约六十幅以钟楼作主题,似乎大家很喜爱这尖沙咀地标。钟楼于一九一五年建成,具爱德华时代古典复兴建筑风格,楼高四十四米,楼顶装有七米高的避雷针,是当年九广铁路九龙总站的一部份。随着总站于一九七五年迁往红磡,大楼也于一九七八年拆卸,幸而钟楼可原址保存,更于一九九○年列为法定古迹,成为香港发展的重要见证。
获得冠军的作品也以钟楼作画,是叶键恒的《彩霞倚钟楼·车站情相恋》。作者以墨水钢笔配上艳丽水彩,绘出七十年代九龙车站、钟楼及附近的繁华景象,包括当年街上常见的人力拉车。
香港展能艺术会的展能艺术家黄锡煌和唐咏然分别获得亚军及季军。黄的作品《文化,活了!》展现文物探知馆及庭园内的绿树成荫,而唐的《保存香港记忆》则把钟楼绘在古树上,表现出古建筑要延续下去的重要性。二人画大树盘根,但意念、用色及手法等却截然不同,展现艺术的多样性。比赛更设有由市民投票选出的最喜爱画作。大家可到古迹办的网页浏览欣赏。
陈智思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