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香港差馆故事多|猛料阿Sir讲古
两年多疫情,多了港人认识香港得天独厚的人文风景与自然风貌,以往港人放假喜欢离港,到外地或内地吃喝玩乐。近期珍宝海鲜舫被拖离香港而葬身于南中国海引起很大回响,若问他们曾否光顾,很多人或说只是远眺过!
近期一些多了各处走走的人,向我的导赏员朋友问为何香港区区都有保存完好的警察建筑物?他们翻查旧照片,见以往有很多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大机构建筑,如中环海事处大楼,邮政总局和汇丰银行等,为甚么都一一被拆掉,只有警署保存至今,背后有甚么故事呢?
警署是各区不可或缺设施,以往警署除处理治安,还担当不同的城市管理职能,包括救火、邮政、生死注册,签发不同牌照等,甚至审讯和惩教。社会慢慢进步和复杂,很多工作于不同时期交给新成立的部门负责,但警察在任何时期都是最前线和最后方的力量,所以每区需要维持一定的警力和装备,而警察功能亦随著时代而有所不同。
区区都有警署,当时华人称之为「衙门或差馆」,虽有生不入官门之心态,但警署带给居民一种安全感,成为各区地标和定海神针,早年香港治安差,盗贼如毛,警署一般以该区名称命名,是该区治安守护者。而在该区工作的警察,早年是很少调动,有些甚至来自该区,亦对该区有归属感,恍如该区的「父母官」。
早年各区警署署长(Sub-divisional Inspector)(SDI)都是外国人,很多同家眷一起居于警署宿舍内,对社区有家的感觉。当时有一说警署须建于「虎地」 以镇压该区的妖魔鬼怪和牛鬼蛇神,警署迁徙动工定必影响该区居民福祉和触动他们的神经,所以政府顺应民意,不想添烦添乱,不轻易拆卸或重建警署,当时风水更说警署旧址杀气太大是不宜建民居的。而在警署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外籍同事,很早有保育和传承意识,把很多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保留在警署内,特别是置于他们起居饮食的警官餐厅Officers'Mess内。
一班有保育意识的外籍警官于六十年代开始筹办警队博物馆,最初设于警察总部,后迁往已重建位于轩尼诗道的大生大厦,最后公诸同好,慢慢发展成今天向外开放的警队博物馆,亦是香港政府部门首间和具规模博物馆,除博物馆外,其实每一区警署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地方保存与该区或该部门有关的文物东西,有些在警官餐厅内,很多都很精采,例如在水警总部警官餐厅就保存了当年日本占领香港时,悬挂于此的日本旗,日本战败后很多人向该日本旗开枪泄愤,弹孔累累,与日军司令当年的坐椅一同保存下来。
其他不同警署亦保存了不同的东西,包括当年越南难民营内暴民用日用品改制的武器、英国人在二战后重占香港驶入港第一艘军舰纪念牌匾(放于香港岛总区)、怡和公司午炮(水警总部) 、贩卖鸦片牌照(警察学院)、曾长时间置于金钟统一中心炮口向海的两门铁炮(辅警总部操场)和粤剧名伶吸食鸦片烟的玉咀烟枪(湾仔警署)等。
警队一哥(处长)的座架1号车牌更是为香港保存的流动文物,载着不断前进和警队发车牌的历史。而回归前其他高官则没有这方面的远见和内涵,例如财政司的2号车牌就早成为私人财产!
警署和警署藏品,香港文化遗产,引人入胜,是讲好每区故事的珍贵资料。
何明新
近期一些多了各处走走的人,向我的导赏员朋友问为何香港区区都有保存完好的警察建筑物?他们翻查旧照片,见以往有很多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大机构建筑,如中环海事处大楼,邮政总局和汇丰银行等,为甚么都一一被拆掉,只有警署保存至今,背后有甚么故事呢?
警署是各区不可或缺设施,以往警署除处理治安,还担当不同的城市管理职能,包括救火、邮政、生死注册,签发不同牌照等,甚至审讯和惩教。社会慢慢进步和复杂,很多工作于不同时期交给新成立的部门负责,但警察在任何时期都是最前线和最后方的力量,所以每区需要维持一定的警力和装备,而警察功能亦随著时代而有所不同。
区区都有警署,当时华人称之为「衙门或差馆」,虽有生不入官门之心态,但警署带给居民一种安全感,成为各区地标和定海神针,早年香港治安差,盗贼如毛,警署一般以该区名称命名,是该区治安守护者。而在该区工作的警察,早年是很少调动,有些甚至来自该区,亦对该区有归属感,恍如该区的「父母官」。
早年各区警署署长(Sub-divisional Inspector)(SDI)都是外国人,很多同家眷一起居于警署宿舍内,对社区有家的感觉。当时有一说警署须建于「虎地」 以镇压该区的妖魔鬼怪和牛鬼蛇神,警署迁徙动工定必影响该区居民福祉和触动他们的神经,所以政府顺应民意,不想添烦添乱,不轻易拆卸或重建警署,当时风水更说警署旧址杀气太大是不宜建民居的。而在警署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外籍同事,很早有保育和传承意识,把很多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保留在警署内,特别是置于他们起居饮食的警官餐厅Officers'Mess内。
一班有保育意识的外籍警官于六十年代开始筹办警队博物馆,最初设于警察总部,后迁往已重建位于轩尼诗道的大生大厦,最后公诸同好,慢慢发展成今天向外开放的警队博物馆,亦是香港政府部门首间和具规模博物馆,除博物馆外,其实每一区警署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地方保存与该区或该部门有关的文物东西,有些在警官餐厅内,很多都很精采,例如在水警总部警官餐厅就保存了当年日本占领香港时,悬挂于此的日本旗,日本战败后很多人向该日本旗开枪泄愤,弹孔累累,与日军司令当年的坐椅一同保存下来。
其他不同警署亦保存了不同的东西,包括当年越南难民营内暴民用日用品改制的武器、英国人在二战后重占香港驶入港第一艘军舰纪念牌匾(放于香港岛总区)、怡和公司午炮(水警总部) 、贩卖鸦片牌照(警察学院)、曾长时间置于金钟统一中心炮口向海的两门铁炮(辅警总部操场)和粤剧名伶吸食鸦片烟的玉咀烟枪(湾仔警署)等。
警队一哥(处长)的座架1号车牌更是为香港保存的流动文物,载着不断前进和警队发车牌的历史。而回归前其他高官则没有这方面的远见和内涵,例如财政司的2号车牌就早成为私人财产!
警署和警署藏品,香港文化遗产,引人入胜,是讲好每区故事的珍贵资料。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