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 - 建构大宗商品交易所|新‧潮

疫情影响国际商贸往来、家庭团聚及输入专才计划未完全奏效,更令地缘政治经济风险加剧,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推到十字路口。不进则退,我们要与时俱进,发挥好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把握机遇,建构创新、合规、高效及方便数码结算的香港大宗商品交易所与全球经贸发展接轨。

大宗商品价格有周期变化的特点,再遇上全球疫情起伏无常、地缘政治、「印银纸」托市等带动通胀,导致能源、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年内纷纷暴涨,冲击供应链及市场稳定性,暴露了国际市场欠缺一个以本港为家的国际级大宗商品交易所。

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是世界制造工厂及经济引擎,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扩大内需及「双循环」,我们需要巨量的供应链商品输入、继续欢迎外资投入、提供更多人民币使用场景。为完善法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四月已表决通过《期货和衍生品法》,并将于今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令更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实体经济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完善香港大宗商品市场的建构,不但可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更可给国外投资者接连国家,加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香港证监会俱备世界的监管经验及创新思维,加上香港交易所拥有及运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经验将大派用场。

机不可失,我们要主动抓紧机遇,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及世界所需。
律师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陈晓峰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