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 - 有创业「命」,无创业「运」|星之栏
这些年,大机构(包括政府)的管理文化,起了巨大变化。
第一是精简人手。急不及待以AI(人工智能)与IT(资讯科技)等取代。许多工种永远消失。
二是减少全职员工。一律改为散工/兼职/合约制。降低雇用成本。
三是防疫带来的「在家工作」及「视像会议」。节省写字楼租金、面积,以及跨境会议等开支。
种种变化,只会归纳出一个结果:以后,打工仔没好日子过。
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一个老板可以直接跟三万个员工沟通。逐渐,机构只剩下「天」(管理层)与「地」(基层),人事两极化,双方的距离,亦导致贫富悬殊。
员工的流动性减低,晋升(上天)的机会近乎「零」。除非你有本事创业。
问题来了:为甚么要自讨苦吃?有自在的基层工不做,宁愿开山劈石,租务清洁人事会计保安兼找生意等一脚踢?
原因很遗憾,不轮到你不「创」,通常是被迫出来。以香港的情况,四十岁后,已是被炒边缘。
比起以往的六十岁退休年龄,大幅度提早,同时面对年轻下属的排挤。正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难在即使你有「创业之心」、「创业之能」,甚至有「创业本钱」。奈何,未必有「创业之运」。
所谓「运」有两种:「大运」以十年为期,可能交叠而来,起码有十年二十年光景。 或「流年运」,通常只有一两年。
于是常出现一种情况:在错误的十年,又在错误的流年,大展鸿图搞创业。
当然不会有好结果。不止是香港,全世界都是「创业难」,平均失败率约九成(或以上)。五年后,可降至七成左右。
过程中,俱是艰苦经营,一边打一边走一边唞。没有成功的保证,亦没有赚钱的保证。跌跌撞撞,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到你以为「创业成功」的那一刻,开始进入新阶段「守业难」。
本栏长刊于《星岛日报》专栏版
康子
第一是精简人手。急不及待以AI(人工智能)与IT(资讯科技)等取代。许多工种永远消失。
二是减少全职员工。一律改为散工/兼职/合约制。降低雇用成本。
三是防疫带来的「在家工作」及「视像会议」。节省写字楼租金、面积,以及跨境会议等开支。
种种变化,只会归纳出一个结果:以后,打工仔没好日子过。
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一个老板可以直接跟三万个员工沟通。逐渐,机构只剩下「天」(管理层)与「地」(基层),人事两极化,双方的距离,亦导致贫富悬殊。
员工的流动性减低,晋升(上天)的机会近乎「零」。除非你有本事创业。
问题来了:为甚么要自讨苦吃?有自在的基层工不做,宁愿开山劈石,租务清洁人事会计保安兼找生意等一脚踢?
原因很遗憾,不轮到你不「创」,通常是被迫出来。以香港的情况,四十岁后,已是被炒边缘。
比起以往的六十岁退休年龄,大幅度提早,同时面对年轻下属的排挤。正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难在即使你有「创业之心」、「创业之能」,甚至有「创业本钱」。奈何,未必有「创业之运」。
所谓「运」有两种:「大运」以十年为期,可能交叠而来,起码有十年二十年光景。 或「流年运」,通常只有一两年。
于是常出现一种情况:在错误的十年,又在错误的流年,大展鸿图搞创业。
当然不会有好结果。不止是香港,全世界都是「创业难」,平均失败率约九成(或以上)。五年后,可降至七成左右。
过程中,俱是艰苦经营,一边打一边走一边唞。没有成功的保证,亦没有赚钱的保证。跌跌撞撞,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到你以为「创业成功」的那一刻,开始进入新阶段「守业难」。
本栏长刊于《星岛日报》专栏版
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