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铭心 - 工程界献计李家超﹙二﹚|新‧潮

自李家超宣布参选特首以来,每天不停听取意见,撰写政纲。工程界选委除了参与会议,其中二十一人更在会议后,特别再讨论,并联署了一份涵盖多个范畴的意见书交给李家超。意见书分三部份:一、与国家及香港事务有关的,笔者已在上回文章简述。今次和大家分享:二、与基建政策有关及三、工程细节解难的提案。

现届特区政府在房屋供应问题上缓慢,相比国家以「中国速度」援港建方舱,更让香港相形见拙。新一届政府必须拆墙松绑,缩减程序,大家都知官僚文化过份保守,其实只要和专业人士沟通,做好风险管理,就能尝试更多创新做法。在工程项目上,若有决策局高层参与跨部门的协调与督导是重要的,这能减少部门各自为政的漏洞,从而加快审批。

香港不少行业面对人才流失,工程界也不例外,但却是罕有愿意引入外地专才及发展大湾区业务的,这需要有政策的帮助。我们鼓励年轻人入行,工程建设是团体性强的行业,除了注册的工程师,还有很多职级,前景和收入都相当不俗。事实上,地盘既可准时收工,又不像写字楼般刻板,也有向上游阶梯,但需要政府投放资源在教育及职训。

现时可见大规模土地供应的有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但开发郊野公园边陲低生态价值用地建屋,更快捷可实现,无论起公屋、私楼,还是公私营合作模式都可取,为何要放弃呢?

细节上,工程界给予很多意见,例如不应以价低者得、改革树木办、与业界商讨改善消防设备及巡查问题等,相信市民都有所感受,工程和民生息息相关,希望新一届政府更能和业界共同创建新篇章。
邓铭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