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栏|救护的重任 - 康子

我们很难想像疫情对人的影响有多深远,虽则没有直接攻击,但间接影响本港医疗系统,令我们生命受到威胁。

我曾在电台节目里访问消防署副署长,讲述本地救护车的问题,现时救护车服务未能做到承诺中最好的表现。以往大部分服务均能在电召后十二分钟内到场,现在却未能做到,其中一个原因是医院急症室有很多急症轮候,即使救护车把病人送到医院,也只能在医院外等候,因而影响救护车的使用率,可调动的救护车亦减少。

此外,有些救护人员在服务病人时被传染,有些则在生活中受感染而确诊,这些确诊救护人员的工作伙伴也需要受隔离,使能够提供服务的救护人员减少。曾接载确诊者的救护车需要进行消毒,继而减慢救护车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种种情况令救护车服务受影响,希望大家不要滥用救护车服务,尽可能在有需要时才致电求助。

还有一件事值得大家留意,若然不幸患上新冠肺炎,需要入医院而致电救护车服务的话,最好预先跟救护人员说明,好让他们能做好预防措施,若然装备不足,便很容易染病,亦会影响整个救援系统。

我在访问中有一个小故事,访问里我提及「Call白车」时,其中一位阿Sir提出可否改为救护车,我心里想想,的确现在的救护车也不只是白色。在我的年代说惯了便很难改口,但做节目要政治正确,便提醒自己要说正确的名称,尽量不说简称。

别以为自己没有中招便没有受影响,这是大错特错。早前发生了一宗交通意外,一辆电单车撞向私家车,伤者躺在路上半小时,救护车才抵达现场救治。想像一位患重症的病人,要多一倍的时间才获救护人员救援,很可能已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若因此而失救的话,是多么可惜。

我们不能预测自己何时会遇上意外,或者下一个受伤者便是你,因此大家尽量做好本分,不要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之外,自己亦尽量小心,不要让意外发生。本栏长刊于《星岛日报》专栏版
森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