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藏粮于民
商务部日前发布最新通知,提及「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消息引起民众猜测和关注,害怕粮食供应有挑战。其实内地年初已开始推动「藏粮于民」,目的是要十四亿人口,无论遇上甚么突发灾祸都能得到粮食的保障。
近年内地不断发生洪灾和虫祸,对粮食供应产生很大压力。各地方政府过去多建设「粮仓」储粮,但粮食过度集中在仓库有机会引起贪腐。另外,亦不时出现粮仓失火的事件。所以今年初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通过「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三个战略去实现粮食的安全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主力发展城市和工商业,农业生产在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上相对缓慢;幸好国家外汇充裕,不怕大量入口粮食和农产品。然而作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面对当下国际险峻的形势,全球疫情未见控制;如果国家不改变粮食产业生态,再来一两次「黑天鹅」,很大机会出现难以挽救的「灰犀牛」事件。
越南只有中国国土百分之三,人口却有一亿,是全球粮食生产第五位,亦是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而人口有近十四亿的印度,更是全球大米出口之冠。所以国家想快速改革农业,达到自给自足,「藏粮于民」也是国安的考虑要素。
张慧慈
近年内地不断发生洪灾和虫祸,对粮食供应产生很大压力。各地方政府过去多建设「粮仓」储粮,但粮食过度集中在仓库有机会引起贪腐。另外,亦不时出现粮仓失火的事件。所以今年初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通过「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三个战略去实现粮食的安全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主力发展城市和工商业,农业生产在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上相对缓慢;幸好国家外汇充裕,不怕大量入口粮食和农产品。然而作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面对当下国际险峻的形势,全球疫情未见控制;如果国家不改变粮食产业生态,再来一两次「黑天鹅」,很大机会出现难以挽救的「灰犀牛」事件。
越南只有中国国土百分之三,人口却有一亿,是全球粮食生产第五位,亦是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而人口有近十四亿的印度,更是全球大米出口之冠。所以国家想快速改革农业,达到自给自足,「藏粮于民」也是国安的考虑要素。
张慧慈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