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管俊「杰」——全球IPO减 港招股仍热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今年初公布临时修正案,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铺路,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不遵守美国审计标准,就会被强制除牌。时至9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亦通过新框架,将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后正式生效,有助PCAOB实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市场分析,美国此举是针对二百多间在美股上市的中资企业。
  事实上,寻求上市的中概公司,除了面对中国官方对不同行业的整顿,随着中美关系紧张,亦面临SEC如剑在弦的监管,在腹背受敌下,不少中概股已选择「靠边站」放弃在美上市,包括医疗数据公司零氪科技及货运平台Lalamove,而在8月至9月期间,更罕见地出现连续两个月无任何一间中概股赴美上市的个案。这些公司取消美国上市大计,但面对集资需要,应该往哪处落脚?而扎根于中国的港交所,看来会成为受惠者。
  据外电报道,全球第三季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额约946亿美元(约7379亿港元),较第二季减少26.3%,主要受累夏季市场活动放缓,以及美国对当地上市的中国企业加强监管,影响新股市场气氛。然而,本港招股活动却仍然热闹,据德勤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港交所今年已迎接73只新股上市,集资大约2885亿元,按年升37%,大部份为内地新经济相关、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公司。此外,截至9月底,准备来港上市的公司名单更高达200间,当中包括双重第一上市,以及来自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项目,如腾讯(700)旗下社交平台微信,以及腾讯有份投资的内地最大网上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等,后者更舍美取港,申请在港交所挂牌。
  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官方不忘给予祝福。中证监副主席方星海较早前在一个论坛表示,将进一步发挥香港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中的作用,并坚决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因香港在内地资本市场扩大双向开放、支持企业融资发展,以及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因此会继续力撑境内外企业赴香港上市,推动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看来香港仍然会继续成为最受中资企业欢迎的上市目的地,为这些公司融资及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注册合规师公会投融资部总召集人
徐灿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