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家‧健康——学生难纾压 可滋生轻生念头

  九月十日是世界自杀预防日,其实预防自杀又岂止在这一天?在步伐急速的香港,很多人都深受情绪困扰,儿童与青年亦不能幸免。由小学开始,我们的孩子便要面对学业压力及排山倒海的课外活动;升中后,朋辈及爱情关系也可影响情绪,加上最近不少中学生提早负笈海外,心态仍未预备好,对有情绪病的孩子而言十分难挨。
  父母本来是孩子的强大后盾,但香港人长期处于高压环境,自身难保,也没兴趣了解子女心事。加上不少父母望子成龙,父母反而变成子女的压力来源。一旦孩子踏入反叛期,多年累积的压力爆发,可令亲子关系变得紧张;青春期的孩子如若认为家庭支持不足,最方便就是在网上跟陌生人倾诉。如此一来,家长既担心他们遇上坏人,陌生人的建议亦不一定具实际支援作用,最怕是网友的冷言冷语,让子女更钻牛角尖。
  为预防孩子走上不归路,父母必须将家庭变成避风港,孩子有心事时便习惯跟父母倾诉。成人眼中的小事如与同学吵架、被老师误会或成绩下降等,都是孩子的大事,因此家长别看轻这些问题,应多加细心聆听。平日父母也要多陪伴子女,建立温馨回忆。此外,父母也要做个好榜样,以积极态度面对困难,才可对子女潜移默化。  
  不过,若然家长无法处理子女情绪,或是发现孩子对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经常疲倦、社交退缩、出现悲观想法甚至自残,便应尽快寻求专家协助,以防情况恶化。如果孩子年幼,精神科医生一般先进行心理治疗,再视乎病情决定是否使用药物。家长必须明白治疗需时,故要抱有耐性;直至孩子能够自行控制情绪,便可减少覆诊次数,生活也可重回正轨。

精神科 关凯旋医生
本文章有效性由即日起为期两年。
168‧家‧健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