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胖小孩的健康风险

   早前无线电视播放《寻人记》,内容以寻找二三十年前新闻故事的受访者为题材。其中一集追踪访问三十年前的一名肥胖儿童,到今天他长大后仍然是肥胖一族,同样进食高脂食物。约三十年前起,本港儿童肥胖比率急升,高峰期约有四分一学童出现过重和肥胖问题,情况十分严重,专家估计这现象与过度摄取能量和缺乏运动有关。
易损记忆计划能力
  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研究已经指出,高达四成肥胖的幼童长大后会成为肥胖成年人,中小学阶段的肥胖学生,高达百分之六十三长大后仍然肥胖。《新英伦医学期刊》有文献指出,肥胖儿童长大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死亡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两至五倍。另有医学研究发现,七岁时开始肥胖,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机会,是正常体重儿童的四倍。本港儿童糖尿病的升幅惊人,衞生署指出十九岁以下的学童患上二型糖尿病,在十年间急升十二倍之多。
  去年美国佛蒙特大学发表的长期研究指出,儿童肥胖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变薄有关,这个涉及记忆和计划能力的区域容易受肥胖因素影响而损害其功能。专家提醒儿童肥胖除了可能影响脑部发展外,还有可能患上慢性炎症,改变细胞结构及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会。
  去年十月本港有调查发现,疫情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小学生,不能达到世界衞生组织建议的每天运动六十分钟,久坐不动及持续长期静态看电视或电脑的情况激增,加上欠缺定时饮食,容易摄取过多能量而加剧肥胖问题。所以在幼童及青少年期间必须做好控制肥胖工作,否则长大后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也增加早死的风险。也有生物力学的研究指出,肥胖儿童因体重负荷过大而影响髋骨关节及下肢的正常发育生长,不利健康。
  儿童及青少年的运动行为,随着社会文化转移而改变。以往小孩可以自由到公园或球场玩耍的文化甚少再现了,现今一切运动行为都由家长主导安排,所以家长需要肩负起孩子参与运动的健康责任,才能够健康成长。

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学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