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读书有甚么用?

  好像每个人在青春期都问过同样的问题:读书有甚么用?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有用」。
  对这一代的「怪兽家长」而言,他们要求短期内达到看得见的效果。看得见,最直接就是成绩、证书或奖项。不管是学音乐学美术,练游水练田径,都是为了在比赛上超越对手,然后凭这些成绩考入名校,就算考不上,起码是写得出来的履历,这才叫「有用」。
  但当怪兽家长愈来愈多,都把孩子送去「增值」,这些「有用」的活动就失去了价值。就像五十年前大学毕业生很吃香,因为市场上没几个人读过大学,现在大学毕业或钢琴八级满街都是,根本「拿不出手」。从前的精英,如今只是「无用」的陪跑者 。
  你以为有用的履历,一张看得见的证书或奖状,远远比不上看不见的智慧和领悟,这些量度不到的东西,才让你的孩子更突出,更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学琴不是为了考级,而是陶冶性情和培养审美;练田径不是为了奖牌,而是强身健体和锻炼意志。
  回到原来的问题:读书有用吗?
  如果读书之用只在书本上的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应该更「有用」,不及格的同学注定一生都失败,但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读书学的应该是课文以外的东西,数理化是逻辑推理,文史哲是辨是非审美丑,这些东西才能区分开拿着同一张毕业证书的每个人。
  曾经,政府宣传片有名言:「求学不是求分数」,却没告诉我们求甚么。今天假如有记者问杨局长,你猜他会怎样回应?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