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去油站买蔬菜

  最近几个星期,北京出现一个有趣现象,汽车到油站排队,不是为了加油,而是去买蔬菜。
  二月中,某油站连锁因应新冠病毒疫情,在北京等地推出卖菜服务,一箱杂菜约七公斤卖九十九元,够三口之家吃最少三天。
  「不下车,不开窗,一键送到后备箱」,油站的广告词如是说。这种购买方式其实与一般网购无异,进入手机程式下单,选择「配送到车」,网上付款后一两分钟,油站职员就会把蔬菜送到车尾箱。整个过程快捷方便,更重要的是不需和任何人接触,如此洞察疫情期间的客户心态,难怪迅即成为京城最大的蔬菜零售商。
  油站不务正业并不新奇,这家油站早已是全国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门店数目比香港人较为熟悉的「全家」多十倍。前年起,他们更卖起咖啡来,一开始是与近年快速崛起的「瑞幸咖啡」合作,去年九月索性自立门户,肥水不流别人田。
  到底是甚么原因能让一个油站「去得咁尽」?当然是为了增加收入!近年原油价格萎靡不振,利润收窄,加上电动车等因素影响,天然气及石油产品需求下降,公司负债却在扩大。为了补贴汽油生意,他们引入过各种性质的业务,做过速递收件站,卖过面包蛋糕,还卖过炸鸡。
  加油站卖菜,未必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业务,但抓紧时机体现自己价值,逆境下咬紧牙关屡败屡战,也算是个励志故事。面对未知何时见底的疫情,以及各种经济的后遗,你我又是否有这种韧力?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