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利 - 人工智能泡沫 | 巨B讲投资
资本市场的聚光灯正紧紧追随着人工智能(AI)产业的每一个脉动,投资人的情绪在狂热与忧虑间反复摆荡。晶片制造商的财报上,折旧年限的会计魔术确实能粉饰短期盈利,但这终究只是数字游戏的幻象。真正的危机潜藏在那些尚未产生稳定现金流,却坐拥天文数值估值的企业帐本里——当资本的潮水退去,便会露出谁在裸泳的真相。
科技巨头们编织的资本蛛网正在日渐复杂。微软投资OpenAI,Google扶持初创企业,亚马逊与晶片新贵签署长期协议,这种交叉持股与战略结盟构成了绵密的利益共同体。这让人不禁想起千禧年互联网泡沫时的光景:企业通过互相投资制造营收假象,整个生态系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某个关键节点出现裂痕,恐慌便会如病毒般在网络中急速传染。
东瀛资金的流向为这场盛宴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日圆汇率在历史低位徘徊,尽管跌势稍缓,但廉价资金的洪流仍在全球市场四处漫溢。套利交易者借入近乎零成本的日圆,转身投入高风险的AI概念股,这种杠杆游戏在平静时期能创造双赢,却也埋下了连锁反应的隐患。
不过与历史上著名的泡沫时期相比,当下的市场还保有一份难得的清醒。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比例尚未达到非理性水平,散户融资余额的增长也相对温和。这种克制的狂热或许意味著,AI革命确实蕴含著真实的价值基础,只是当前的估值可能过度透支了未来数年的成长预期。
市场参与者们似乎都心知肚明,自己正行走在钢索之上。交易大厅里,每个人的手指都悬停在卖出键上方,随时准备在听到第一声异响时夺门而出。这种高度警觉的状态本身,反而可能成为推迟危机来临的缓冲器——因为没有人愿意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泡沫破裂往往发生在所有人都放下戒备之时。当理发师开始津津乐道AI晶片的技术参数,当退休教师将毕生积蓄投入算法公司,那才是应该真正恐惧的时刻。眼下这种带着谨慎的乐观,或许正是市场在消化技术革命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理性的计量器,而是群体情绪的共振箱。AI技术的变革力量毋庸置疑,但它最终创造的价值,需要穿越数个景气循环才能沉淀下来。聪明的投资者此刻应该做的,不是预测泡沫何时破裂,而是确保自己在风暴来临时,仍有留在牌桌上的资本。毕竟,只有在退潮之后,我们才能看清谁真正掌握了技术的钥匙,而谁只是在浪潮中裸泳的投机客。
Collis Capital合伙创始人
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