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长忧九十九」现代版 | 神耆商机

  「以为供书教学就完成任务?父母眼中,几十岁都仲系自己个细路!」茶敍间,一位长辈诉说对下一代的牵挂。另一父亲马上相应:「而家离婚更麻烦,身家随时分一半。我老友辛苦储落啲『棺材本』,最后都要拎出嚟打官司,帮个仔争抚养权。」

  这些担忧绝非杞人忧天。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1997至2019年间,香港法庭颁布离婚令数目翻了一倍有多;即使疫情后稍为回落,2023年仍录得17919宗。在实际离婚诉讼中,资产分配对经济条件较优越者往往较不利。因此,近年越来越多父母选择自行持有资产,甚至倾向「先配偶、后子女」的传承安排,以免家产过早流入未成熟一代手上,增加不必要风险。

  不少长者始终保持谨慎心态,始终重视稳定与安全感,对财富的掌控欲强烈,不愿急于分配财产。这一方面源于对资产过早分配可能被滥用或流失的担忧,更在于对下一代是否具备善用资源的能力存疑。两代在投资理念上存在分歧,家庭财富决策自然难以取得共识。一位做珠宝生意逾三十载的长者坦言:「虚拟货币?我真系唔明!你唔信美金都可以买黄金避险,但我个仔又唔睇好黄金,话『又贵、又无息收』。」

  经济急速转变下,不少「投胎界代言人」表面风光,实际却历经挫折。这类新闻愈见频繁,令不少父母更觉未雨绸缪。他们最担心的是,若过早把家产交予子女,反令下一代失去奋斗心和自立能力,沦为所谓的「养废一代」。这种被称为「卡内基效应」的心理,令父母「长忧九十九」,主观上认为继续亲自把持资产,才是最直接、最安全的保障。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