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力文 - 后量子时代下比特币投资抉择 | Exchange²
随着量子电脑技术迅速发展,比特币核心加密演算法(如SHA-256与ECDSA)是否足以抵御未来运算力的挑战,正引发加密社群对「后量子时代」的反思。
Tesla创办人马斯克日前透过Grok发文,质疑量子电脑在未来10年内能否破解比特币加密。事出有因,IBM刚公布其下一代「Blue Jay」系统,预计于2033年前实现2000个量子位元的里程碑。Grok根据NIST与IBM等机构的评估指出,5年内比特币被破解机率接近零,2035年前亦不高于10%。然而,这并不意味威胁不存在,毕竟马斯克及其公司合共持有价值逾20亿美元的比特币,其忧虑不容忽视。
破解加密忧虑不容忽视
除马斯克外,Google与贝莱德亦先后作出预警。Google研究团队最新论文显示,破解RSA加密所需资源由过去预估的2000万个qubits,降至不足100万,运算时间亦大幅缩短。贝莱德则在其比特币ETF风险披露文件中,首次正式列出量子运算为潜在风险。虽然比特币使用的ECDSA与SHA-256尚未遭实际破解,但与RSA基于相似数学结构,其潜在风险不可忽视。尤其是目前约25%的比特币资产仍存放于早期格式地址,公钥已公开,极可能成为第一波量子攻击目标。
面对这些挑战,Casa技术总监与多位开发者已提出新的比特币改进提案(BIP),拟透过三阶段升级方式应对:首先阻止资金流入旧地址,其次于5年内冻结未迁移资产,最后允许以量子安全签名解锁冻结币。
不过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科技带来挑战,同时也催生迭代与升级。若以现时技术进展评估,在可预见的5至10年间,真正可威胁比特币基础加密的量子电脑尚未出现。此时若以远期科技风险作为当下拒绝配置的理由,无异于因为担心未来地震而选择从不建楼。结果只会错失眼前价值积累的机会,而非真正避开风险本身。
邓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