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消费市道待「回春」 | 二叔公启事录

  香港消费市道持续疲弱,情人节向来是花店生意的旺季,但今年花墟买花的人较往年减少,有花店老板更诉苦指,花价下跌了两三成,差不多已时光倒流10年前,可见经营困难。而这只是香港零售业的冰山一角,统计处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本港零售业总销货额按年大跌近一成,已连续第10个月录得跌幅。

  回望疫情前,访港旅客贡献本港零售额接近35%,但这个数字近年已跌至不足两成。即使去年12月深圳「一签多行」恢复实施,但「旺丁不旺财」的现象持续。背后除了内地经济放缓,「穷游」成风外,港元兑人民币汇价自2018年至今升值近18%,亦令本港购物优势大减。加上内地网购盛行, 产品资讯透明度高,消费者精明成熟,继续指望旅客「打救」并不现实。

  本地市民的消费取态也转趋谨慎。金融、地产、贸易等支柱行业前景未明,加上在财赤严重、库房干塘的重压下,公务员大有可能面临冻薪甚至减薪的局面,私人市场「跟风」指日可待,本港整体消费意欲势必更添保守。昔日香港在各种经济冲击下,总能靠零售业的韧力复苏。时移世易,新时代下零售业需要重新定位。

  面对这场消费寒冬,零售业界需要更宏观的思维。新加坡近年积极发展数码支付,整合线上线下商贸,值得香港借鉴。零售业不应局限于传统营运模式,而是要思考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同时,政府在推动零售业转型时,也应平衡各持份者利益,避免重蹈过往过度依赖单一客源的覆辙。要重振香港零售业,需要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让业界能在新常态下稳步向前。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