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品牌吸引力不减|恒声集
为期24日的「第57届工展会」在星期一闭幕,最后一日亦见不少人入场「扫平货」,为本届展销会画上圆满的句号。根据主办方的资料,今届工展会的人流比上届增加约20%,并创下超过10亿元的生意额,成绩令人满意。
本次工展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一方面是得益于香港重新与内地及国际「通关」,整体游客及内地游客人数约占总入场入数的10%;另一方面则受惠于疫情之后重设熟食区、延长开放时间,且容许供应酒精饮品,让更多入场人士有更丰富的体验;加之配合政府的「香港夜缤纷」措施,工展会在夜间7时之后允许免费入场,尤其在圣诞及元旦的加持之下,吸引了更多人流。
笔者在之前的专栏中,就曾提及香港特色才是零售业重新吸引市民及游客消费的重点所在。本次工展会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印证——正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其网志中所写:这个历史悠久、充满本地特色的大型展销会,以香港本地品牌为主,「香港的味道」就是对市民及游客最大的吸引力。
又以反响不俗的「庙街夜缤纷」为例。一般夜市大部分货物皆采购自内地淘宝、1688等平台上的小商品,并无太多特色,在跨境电商发达的今日,无论对本地市民或是海外游客而言,新颖度都大不如前。有别于这些夜市,庙街夜市则充满具有香港历史特色的元素,以独特的街头美食成为吸引市民及游客的卖点,自然能够脱颖而出。
可推限量版独家商品吸客
由此可见,香港的商机并非目前部分港商所言般渺茫,亦毋须一味抱怨港人北上消费造成本地零售业的损失。反之,香港品牌应该考虑在强调本土特色的情况下推陈出新。其实,一些香港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以高品质、精细工艺和创新设计为特点,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群体。香港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且有很多具有创意和设计才能的人才,港商可考虑与本地设计师、艺术家或社会企业合作,推出限量版或独家商品,并提高尽量创造更舒适、愉快的购物环境,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口碑,重新将香港打造为「购物天堂」。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