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中小企受高息苦久矣|恒声集
政府统计处早前发表最新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2023年10月本港整体出口及进口货值,分别录得按年1.4%及2.6%的升幅,终止连续17个月跌势,出口数字更是显著优于早前市场预期的下跌2.9%。
然而看似止跌回升的外贸数字,并不足以让人松一口气。事实上,这背后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去年第4季本港出口往内地疲弱导致基数较低。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踏入传统节日旺季,定单有所回升属正常现象。由于本港首9个月出口皆录负增长,大部分机构及学者都预计全年出口录得跌幅,幅度由5%至7%不等。
面临空前营商压力
虽然今年底至明年初,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在季节性定单支持下,能够保持短期乐观情绪。但展望未来,本港整体出口仍大致疲软,个中因素复杂而多变,若不利环境长期持续,香港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企业倒闭潮。
首先,对中小企冲击最大的依然是全球消费市场疲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以及包括俄乌、以巴在内等地区的政局不稳定因素,增加全球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和关税增加,并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贸易中断和限制,进一步影响全球供应链和消费品销情。
第二,美元高企使得港商在外贸易中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对比主要出口目的地的货币相对坚挺,对进出口贸易、跨境投资和外汇储备产生影响,变相让香港商品及服务对海外消费者、投资者而言成本更高,竞争力下降。
第三,高息环境让中小企需要忍受借贷成本增加,以及物业按揭或租金负担的增加,这对于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下的港企而言,是未曾面对及克服过的难关。高昂利率对于依赖借贷来融资或扩大业务的企业而言,投资项目回报率下降、利润下跌几乎是必然,更甚者资金周转或会出现困难,若需要以高成本资金偿还到期的低成本债务,企业经营可能面临危机。而对于物业持有者,按揭成本上涨、租金回报率下滑及楼价连续下跌,不断挤压资产增值空间,或面临负资产危机。
以上几个问题,根本原因都是美国为首的全球央行,普遍采取提高利率措施抑制通胀。虽然美国方面暂缓加息步伐,甚至不少机构预期将于明年中开始减息,但港商一来需要多挨未来景气不佳的半年,而且即使到明年中亦未必能马上重回宽松环境;二来则需要留意若连续大幅减息,是否会伴随著环球经济下行。
市场上的种种挑战,让目前港企面临空前的营商压力,而政府亦应该想办法尽量扶持商誉良好、前景可期的港企,助他们渡过难关。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