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夜缤纷须以创意取胜|恒声集

根据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对立法会议员的书面质询回复中,提及「香港夜缤纷」系列活动的成效,今年9月至今,特区政府共举办超过25个夜缤纷项目,截至10月31日,3个海滨场地活动共吸引约27万人次,国庆烟花汇演及中秋彩灯会分别吸引43万人次及66万人次到访,在市民、游客及商户中普遍获得正面反应。

其实,从数字上可以看出,节日元素、大型活动对夜缤纷的推动作用十分积极,到访者往往是因为在节日外出与亲友聚会,才会顺道到访夜缤纷活动。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新年及农历新年期间,人流亦会十分兴旺。但夜缤纷若作为长期的恒常活动,希望带动商户的人流与生意、增加市民消费意欲,需要注入更多有特色、有创意的项目。

可多设主题区域吸客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疫情对夜间经济的影响。在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不少商场、酒吧、食肆或其他娱乐场所被逼缩短营业时间甚或被逼关闭,对这些行业整体造成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恢复;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对夜生活的社交互动方式产生了影响,不少人已经习惯了减少参加大型活动,甚至改为在家中或虚拟平台上社交、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亦需要一定时间重新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然而,目前不少夜缤纷活动以饮食和购物为主,在外卖及网购都已经广泛普及的香港,显然未能有足够的独立吸引力,成为聚集人流的特色和卖点。单靠这类商户的群聚效应,并不足以实现促进夜间经济的「回暖」的目标,因此政府选择借着大型节庆的「东风」,力求吸引更多访客。

长远而言,笔者认为,夜缤纷活动中,可以设立多个主题区域,例如美食区、艺术区、音乐区、游戏区等,以独特的氛围和活动,吸引不同兴趣和喜好的访客,尤其是更为年轻的客群。以游戏区为例,可以提供手作工作坊、艺术展示、VR体验等互动体验活动,让年轻人参与其中,感受创造和参与的乐趣,结识新朋友;更可以提供时下年轻人较为热衷的电竞设施,甚至设立相关赛事,让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群参与到夜缤纷活动中,为活动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