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经济研究处 - 人行续以中间价稳汇|南商人民币分析
上周美国3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联储局主席发表偏鹰言论,美国国债孳息率反弹。上周公布的中国10月CPI按年再录负增长,进出口数据喜忧参半;上周四美债利率反弹再度拉大中美息差,拖累人民币走弱。11月3日至11月10日,在岸人民币按周下降0.14%,至7.2855;离岸人民币按周下降0.24%,至7.3065;人民币中间价按周略升0.03%,至7.1771。
美债拍卖遇冷息率反弹
美国方面,首先是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1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0.4,降至近6个月最低。同时11月密歇根大学现状指数及密歇根大学预期指数均较上月下降,反映消费者对美国经济现状及预期均不乐观。笔者认为高利率对经济抑制逐渐显现,10月非农就业数据反映劳动力市场降温趋势仍在,中东局势继续升温,增加消费者对油价上涨担忧,预期消费者信心将进一步走弱。
另外,美国30年国债拍卖遇冷。美国财政部上周拍卖240亿美元30年期美国国债结果不如预期,投标倍数创2021年12月以来最低,一级交易商承接比例较上次增加6个百分点至24%,拍卖中最高可接受孳息率比拍卖前交易商提供的预期高出5.3个基点,为201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史上最大尾部息差,反映美债认购需求较弱,导致美国财政部须以高利率吸引认购,引发美债孳息率反弹。
此外,联储局官员讲话偏鹰。上周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在出席IMF主办的政策研讨会上指出,储局不确定货币政策是否已足够紧缩,如果未来有需要的话,储局将毫不犹豫收紧货币政策。笔者认为尽管近日联储局多位官员发表偏鹰言论,但美国近期公布的PMI、非农就业、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多项数据,均反映经济预期走软,进一步加息概率较低。CME的FedWatch数据显示联储局12月暂停加息概率较上周有所下降,但仍高达90.9%。在通胀仍然较高压力下,高息环境仍将维持较长时间。
内地10月CPI转跌
内地方面,第一是10月外需疲弱。10月进出口数据喜忧参半,以美元计价的10月出口额按年降幅扩至6.4%,高于预期的3.5%,10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普遍收缩导致的出口定单,不足抹掉去年低基数对出口额支持。2022年6月以来美国持续去库存,截至当前接近周期性底部,随著近期中美高层加强沟通,两国有望缓和紧张关系,支持短期出口表现。10月进口表现意外好于预期,进口额在低基数下守升3%,远好过预期的跌5%。
第二,猪价拖累CPI收缩。10月CPI按年变动由上月的0%降至-0.2%,排除节后物价回跌等季节性因素外,主要受猪价按年大跌逾30%拖累,去年高基数和产能去化等因素对猪价下跌影响,预计至少维持到明年首季。核心CPI按年升幅放缓至0.6%,内需复苏有待进一步巩固。
第三,房地产融资释放积极信号。11月7日房企融资端积极信号释放,4部委召开房企融资座谈会了解行业资金状况和融资需求,万科和龙湖等企业参会。同日官媒新华财经报道「第二支箭」政策将支持新城控股和美的置业等优质民企发债融资。
第四,人行持续口头和中间价稳汇。人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基本稳定。上周人民币中间价持续上升,上周三后已升至9月底以来最高,反映人行持续透过中间价稳汇。
市场将关注美国本周公布的CPI数据、零售数据及本周中美元首会晤对中美关系影响。内地10月通胀数据反映内需修复仍须政策呵护,房地产融资释放积极信号,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宽松,汇率政策料将继续维稳。我们预期第4季人民币汇价将围绕7.2水算双向波动,波幅扩大。
南商经济研究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