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抢」内地客如何取胜|恒声集

旅游业作为本港的四大支柱行业之一,在产值方面其实与其他三个主要行业(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高端支援服务)相去甚远,尤其在2019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及2020年开始流行的疫情影响之下,旅游业迟迟未能「回春」。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最行业数字,8月份的访港旅客数字约407.77万人次,虽然在暑假旅游旺季的带动之下按月环比增加约 14%,但这个数字仍然只相当于2017年至2019年同月份平均数的84%。纵观今年首8月,访港旅客累计达2055万人次,其中内地旅客约占80.4%,达1652万人次。

内地旅客对本港旅游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实不单止是香港,对于澳门、台湾、泰国等地,内地旅客都被视为提振旅游业的重要拉拢对象。以澳门的银河娱乐为例,其旗下酒店的十一黄金周酒店预订已经爆满,且大众市场博彩收益自7月开始已恢复至疫情前100%水平;泰国方面则在近日宣布,将从9月底开始对中国游客豁免签证,为期5个月,以加速刺激观光业发展;而台湾方面,旅游业从业者亦在积极争取内地旅客。

随着内地日前宣布开放出境团体旅游的国家放宽至138个,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所面临的竞争亦日趋激烈。为了脱颖而出,香港可以在多个方面著手。首先,在宣传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宣传渠道,必须通过社交媒体、短片平台等渠道进行精准推广,与已经有一定观众基础的自媒体帐号进行合作,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将香港的旅游资源和独特魅力展示给更多的内地游客。

其次,香港需要摆脱传统的旅游与零售结合的思维,开拓精品旅游路线。受到汇率变动、名牌全球定价调整及内地抑制过度奢侈消费的影响,访港旅客的高消费对带动经济的作用有限,但这对旅游业而言却并非完全是坏事。这种转变,其实长远而言对香港的旅游业韧性有裨益,不少游客疫后访港都是为了参观「香港故宫」、M+或是欣赏演唱会、艺术展览等而来,或是对香港的本土文化有兴趣,推动精品旅游、文化深度游等更进阶的旅游模式,可以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业、文化艺术产业等高增值行业的联动,促进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与内地相关机构合作,提高旅客的便利程度亦是重要的推动方向,例如简化签证程序及货币兑换手续、边境通关服务、完善交通配套等,都能够减少游客的不便之处,更好体验香港之旅。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