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物业意欲取决于经济情况

政府公布3月辣招收入达8亿,按月大升44%,涉及376宗辣招税个案,按月大增60.7%,为超过一年来新高。当中,反映非本地买家入市的买家印花税(BSD),在3月份录得92宗,更按月大升50.8%。不过,虽然数字回升,内地人置业需要却未必能持续。

内地人来港买楼意欲高,主要是由于香港法律制度完善,买卖物业透明度高,随时可卖楼套现。但如今转移资产难度大增,令可投入香港楼市的资金亦减少。3月辣招税收入增,主要反映整个市场较之前乐观,买家入市意欲增,市场整体成交增加下,带动辣招宗数及金额回升。不过,4月成交宗数已较3月回落,反映经济基本面仍然是相当差。

现时香港成交不算炽热,楼价一直平稳,撤辣在现时环境下有其必要,因香港不是封闭城市,对外容易流走资金,若印花税成本太高,投资者便会转到其他市场。虽然政府早前调整从价印花税税阶,但针对的主要为首置人士,这批人买楼按揭成数较高,要通过压力测试不是易事。加上过去数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表现都不理想,令可以投资的资金亦减少。

事实上,在经济不景下,即使取消辣招,楼价亦不会大升。政府早于2020年取消非住宅物业印花税,但成交价量都未见有很大升幅。归根究底,买家是因为市场有机会,能带来回报才会投资。香港为全球最迟开关的城市之一,而内地不少厂家都在苦苦经营,经济下行令投资意欲减少。

依笔者所见,值不值得投资,要讲经济好不好;经济好不好,是基于来港人数多寡。城市人口有流动,就代表租务需求自然会增加。上月访港旅客人数接近250万,其中内地旅客亦接近200万人,旅客来港,对零售及饮食业有直接帮助,通关后相信有不少机会。另外,写字楼过去数年都受疫情打击,过去数年有不少公司撤出,料复常后,外资及内地企业将逐步回港,或将现较强劲反弹。

2023年5月3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