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大量存款可否救房地产?|恒声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6.2万亿元,创下历年元月新高,按年增加7900亿元。面对屡创新高的住户存款,日前曾有专家表示,若民众拿出去年新增存款15万亿中的三分一购置住宅,中国经济就可顺利恢复。言论一出,引起诸多讨论。
人行数字指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按年增长12.6%,然而同一时期物价、房价、股市缺未见显著提升,这代表新增的银行存款只是在金融系统中国年空转,并未用作投资。的确,去年的内地房屋销售额比2021年减少了奖金5万亿元,若新增存款中有三分一能够投入房地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差额。然而,重振房地产行业只靠居民存款就可以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新增存款的组成。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增的10.33万亿住户存款中,95%来自于中高收入人群。换言之,拥有绝大部份存款的群体,与已经拥有房产的群体有着较高的重叠率,他们购置住宅的原因较大可能是出于投资考虑。目前虽然中央政府期望通过房地产松绑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复苏,但亦强调了在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要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因此房地产作为投资标的的吸引力并不如前。
其次,储蓄意愿亦是重要的参考数据。根据人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3年疫情及国家政策所造成的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不可能因为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而马上转向,而需要配合政策引导支持逐步改善及恢复。
内房的问题,在于既要防止严格规管下的「硬著陆」,又要避免房价重新疯涨乃至泡沫化,不能简单靠居民存款来缓解其困境。说到底,当经济环境与预期收入在未来无法达到相当水平时,广大潜在购房者是不会轻易考虑进行如此大额投资。只有整体经济环境与市场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让房地产回到健康发展的正轨,这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确保发展商过度金融化,亦要以「保交楼」及优化住户住房信贷等政策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及政府部门投资尽快刺激经济复苏,让民众能够对未来预期转好并且敢于消费及投资。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人行数字指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按年增长12.6%,然而同一时期物价、房价、股市缺未见显著提升,这代表新增的银行存款只是在金融系统中国年空转,并未用作投资。的确,去年的内地房屋销售额比2021年减少了奖金5万亿元,若新增存款中有三分一能够投入房地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差额。然而,重振房地产行业只靠居民存款就可以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新增存款的组成。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增的10.33万亿住户存款中,95%来自于中高收入人群。换言之,拥有绝大部份存款的群体,与已经拥有房产的群体有着较高的重叠率,他们购置住宅的原因较大可能是出于投资考虑。目前虽然中央政府期望通过房地产松绑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复苏,但亦强调了在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要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因此房地产作为投资标的的吸引力并不如前。
其次,储蓄意愿亦是重要的参考数据。根据人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3年疫情及国家政策所造成的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不可能因为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而马上转向,而需要配合政策引导支持逐步改善及恢复。
内房的问题,在于既要防止严格规管下的「硬著陆」,又要避免房价重新疯涨乃至泡沫化,不能简单靠居民存款来缓解其困境。说到底,当经济环境与预期收入在未来无法达到相当水平时,广大潜在购房者是不会轻易考虑进行如此大额投资。只有整体经济环境与市场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让房地产回到健康发展的正轨,这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确保发展商过度金融化,亦要以「保交楼」及优化住户住房信贷等政策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及政府部门投资尽快刺激经济复苏,让民众能够对未来预期转好并且敢于消费及投资。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最Hit
金州杀人魔逃亡30年落网 「迷你GG」竟是破案关键 警揭惊人尺寸
2025-11-18 20:35 HKT
老字号酒楼时光倒流价!乳鸽/烧鹅濑优惠$19.8 每日茶市供应
2025-11-18 13:01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