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多重因素推高金价|恒声集

近日,由于美国在1月底已经达到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债务危机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其中亦有不少贵金属投资者关注其对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随著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3.68厘,创月度新高,上周五黄金价格则创下每盎司1853美元的月度新低。

虽然美债孳息率的上升,让贵金属价格出现疲软的迹象;然而,从历史的经验及中长期趋势看来,黄金价格仍然有不小的上推动力。

首先,若以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辩论结果为参考,当年8月共和民主两党仅在最后几个小时前,才达成提高上限的共识,这种政治博弈最终让标准普尔将美国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同一时期,黄金价格曾一路攀升,并创下每盎司1910美元的历史高价。美国目前的债务发行暂停期将维持至6月5日,料金价的上升趋势亦会如2011年般,持续至最后限期前债务上限得到最终解决。
各国增持黄金抵御市场动荡

其次,随著美国的通胀数据连续数月放缓,联储局对加息的鹰派基调亦会相应动摇,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恢复至低息环境;然而,已有大型机构释出鸽派声音。即使美联储不改其加息政策,但亦有大机率不会如之前般激进。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美债的吸引力相比能够对冲通胀的「硬通货」黄金,相对逊色。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著俄乌冲突、中美博弈等国际局势的动荡发展,黄金避险吸引力将继续吸引长期投资者。在逆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都寻求更有韧性的储备体系,加速资产多元化的配置,以求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不利事件中,更好地保护本国资产。2022年,全球央行的净黄金购买量达到1136公吨,创下55年以来的新高。

其中,中国亦由于美国不断释出的「敌意」,选择减少美债的持有比例,并连续3个月增持黄金。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本月的统计报告,目前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数量位居全球第七。截至1月底,中国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仅有3.93%,仍有较大的增持空间。

除中国外,包括俄罗斯、中东产油国等在内的国家,都有增持黄金以增强抵御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和资产稳定性的需求,因此长远来讲,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仍能被长期投资者纳入考虑。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