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德 - 中国PMI回落的启示|缸边财话

持续受到疫情扩散和国际大气候影响,中国4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9%,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2.7%,比上月下降6.1个百分点,这一系列的经济领先指标连续两个月下跌,很明显受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最大,特别是今次爆疫的是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令冲击的程度变得更为深层,但随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效应显现,相关指标有望迅速得到改善。

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有三方面值得注意的特征:

一是产需两端降幅加大,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部份企业减产停产,4月份生产指数和新定单指数分别为44.4%和42.6%,比上月下降5.1和6.2个百分点,同时4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继续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升至近年高点,不少企业反映物流运输困难加大,上下游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均受到较大影响。

二是价格指数高位波动,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4.2%和54.4%,低于上月1.9和2.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近期较高运行水平,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有关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超过70%和60%,正因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令中下游行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三是部份行业运行相对稳定,虽然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下行,但仍有部份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其中保障基本民生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均高于临界点,且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企业定单有望复苏反弹

从分项指数和行业PMI变化来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对物流和就业冲击较大,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制造业三重压力加大,中上游行业增速明显回落,但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相对稳定,中小型企业稳定性有所巩固,况且疫情引发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是阶段性的、暂时的,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进入5月份后,在稳交通物流政策的支持下,企业生产有望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全力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定单有望复苏反弹。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