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必须稳定市场预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出现回落,其中制造业PMI为49.2%,较9月下跌0.4个百分点,已连续七个月回落,并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0%荣枯线以下,充份反映制造业对前景充斥著悲观预期。
  从10月份制造业PMI可以看出,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下,制造业正受供给约束显现、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等因素困扰,10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生产活动有所放缓;新定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需求有所回落。能源价格较快上涨,造成企业原材料成本明显上升,能源价格上涨还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为37.6%,较上月升1.7个百分点,创年内高点。
PMI下降具必然性
  制造业PMI指数回落,一方面具有趋势性调整的原因,今年以来制造业生产端持续较快恢复,生产指数连续多月运行在53%以上高位,随著基数不断提高,目前生产出现趋势性回调,具有一定必然性;另一方面PMI指数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环节,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制造业PMI指数下降也提示我们,当前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在价格指数上涨情况下,还要警惕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可能向生活资料价格传导,此外企业预期也受影响。10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6%,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
政策出台改善经营环境
  今年以来,北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能源供应保障、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承压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因素,以市场化、普惠式方式加大帮扶力度,助力企业纾困,稳定市场预期和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正是针对当前问题,以有效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并建立企业对市场前景的健康预期。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