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公关人与营销者
在资讯发达的数码新时代,公关人(Communicator)跟营销者(Marketeer)角色走得近,但有分别。
公关以印象(perception)为目标;营销以销售(sales)为指标,所以公关人的新闻触角(News Sense) 要强;营销者的市场触角 (Market Sense) 要利。印象和品牌有关,品牌亦与销售有关。「品」字有三个「口」,愈多人记得,愈多人讲,愈有印象,便是品牌;当然,品牌也是「一些持续不变的承诺」(a set of continuous promises) ,品牌愈红、销售愈好。所以,公关人和营销者有重叠的地方,尽管终极目标不同。手法上,公关人和营销者亦有相近,都有推广的元素,服务个人、企业或政府。现时,市民大众都普遍拒绝被硬销,怎样才可以触动人心,公关人与营销者都需要拥有相同的思维和技巧,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人际网络难量化
投放1元在投资者关系服务可以换取多少股份升幅?投放1元广告可以赚回多少销售升幅?前者是公关人的问题;后者是营销者的问题。以前,这些问题有点难回答,现在,随着社交媒体发达,企业都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大数据来作分析,从不同的渠道找出「客观」量化的答案,例如LIKEs、Shares,甚至是Comments。也许,营销要达到指标,用金钱打广告,做社交媒体boosting推广,只要金钱支出物有所值,「计到数」便可以。但评估公关人的工作表现又是否这样?
毕竟,人际网络不能用金钱来量化,用金钱买回来的「关系」准确程度,相信大家心里有数。在沟通的层面,从对外或对内的持份者而言,最重要是讯息传递是否成功,即由发放者传递到接收者。从实际的层面,最重要是跟媒体的合作要合拍、策略的订定要奏效、舆情的分析要准确、市场的管理要到位,这些都是最主要的量度指标。至于一些琐碎事情,例如新闻稿的数量等,只是评估工作量的一个基本指标,因为数量再多,倘若接收者未能成功接收讯息,结果也是徒然。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公关以印象(perception)为目标;营销以销售(sales)为指标,所以公关人的新闻触角(News Sense) 要强;营销者的市场触角 (Market Sense) 要利。印象和品牌有关,品牌亦与销售有关。「品」字有三个「口」,愈多人记得,愈多人讲,愈有印象,便是品牌;当然,品牌也是「一些持续不变的承诺」(a set of continuous promises) ,品牌愈红、销售愈好。所以,公关人和营销者有重叠的地方,尽管终极目标不同。手法上,公关人和营销者亦有相近,都有推广的元素,服务个人、企业或政府。现时,市民大众都普遍拒绝被硬销,怎样才可以触动人心,公关人与营销者都需要拥有相同的思维和技巧,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人际网络难量化
投放1元在投资者关系服务可以换取多少股份升幅?投放1元广告可以赚回多少销售升幅?前者是公关人的问题;后者是营销者的问题。以前,这些问题有点难回答,现在,随着社交媒体发达,企业都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大数据来作分析,从不同的渠道找出「客观」量化的答案,例如LIKEs、Shares,甚至是Comments。也许,营销要达到指标,用金钱打广告,做社交媒体boosting推广,只要金钱支出物有所值,「计到数」便可以。但评估公关人的工作表现又是否这样?
毕竟,人际网络不能用金钱来量化,用金钱买回来的「关系」准确程度,相信大家心里有数。在沟通的层面,从对外或对内的持份者而言,最重要是讯息传递是否成功,即由发放者传递到接收者。从实际的层面,最重要是跟媒体的合作要合拍、策略的订定要奏效、舆情的分析要准确、市场的管理要到位,这些都是最主要的量度指标。至于一些琐碎事情,例如新闻稿的数量等,只是评估工作量的一个基本指标,因为数量再多,倘若接收者未能成功接收讯息,结果也是徒然。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