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人民币国际化再加速

由英国渣打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环球指数,经过五年半的沉寂最近再创新高,当然中国股市和中国国债市场上的人民币计价资本交易,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牵引作用,令一度停滞的国际化进程强势回归,有人预测到2030年,就作为外汇储备和国际结算货币而言,人民币的地位将超过日圆。同一时间内,总部设在伦敦的智库——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3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增加人民币持有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减持美元,18%的央行计划在同一时间段内减持欧罗,正进一步凸显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
日本逐步减持美债
  随著近三分之一的央行计划将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资产,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将更具影响力,据OMFIF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央行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有过度的影响,尽管只有42%的央行认为这些政策需要重新考虑。报告还显示只有59%的央行愿意在发生严重货币冲击时动用30%以上的储备,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指出,当前欧罗尚没有充份经济表现来支撑全球央行大幅增加其作为储备货币,而美元如果急剧下跌对全球经济也不利,所以全球央行应以平缓、渐近、有序的方式进行外汇储备调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自疫情以来,美元汇率和相关资产波动剧烈令多国担忧,部份国家开始减少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俄罗斯财政部本月宣布,已完成国家福利基金资产结构调整,完全剔除美元,英镑比例缩至5%,欧罗和人民币比例分别提升至39.7%和30.4%,日圆比例为4.7%,现货黄金比例为20.2%。近期日本对美国债券也在逐步减持,美国财政部最近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今年5月虽然继续位居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但所持美债减少106亿美元,重返年初以来的下跌态势,总量至1.266万亿美元,日本最近十个月里有八个月持有美债在减少。
  渣打银行2012年推出的人民币环球指数,是根据中国本土之外的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和债券发行额、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等参数计算得出,今年3月该指数刷新2015年9月创下的历史高点,引领人民币环球指数上升的是涌入中国内地的外资和人民币国际结算范围的扩大,由离岸存款增长支撑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在资本交易方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帮助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进入内地股市或债券市场的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规模正在扩大,大量外资也涌入了已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市场指数的中国国债市场,加上全世界的央行都将继续购入中国国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将在未来五年上升至6%到7%,到2030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