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金融市场草木皆兵

  上周在美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下,令全球金融市场再起波澜,去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不断出台的纾困计划,刺激美股不断走高,在背离经济基本面的同时,美国市场对政策任何可能的变动极其敏感。近期美国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于2月23日纳斯达克指数盘中暴跌近4%,25日美股进一步下挫,三大股指大幅收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达3.52%,遭遇去年10月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在美股动荡之际,联储局出面表态意图安抚市场情绪。2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持续放缓,不平衡而且不全面,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联储局将维持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并继续以不低于目前速度增持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至就业和物价两大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胀升温忧储局收水
  不过,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闪涨」,让联储局这番表态落空。2月24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盘中升破1.4厘,不仅远高于三个月前的0.88厘,与两年期美国国债的利息差距也达130个基点。有分析指出,长债收益率上涨,势必推高房贷和企业贷款成本,被视为预期通胀加速信号,令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担忧急剧上升,从而引发市场动荡。
  眼下美股市场「繁荣」,皆因联储局开动印钞机,给市场提供近乎无限量的流动性,以及美国政府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出台的数轮纾困计划。但这种「繁荣」正陷入尴尬境地,美股对超宽松货币政策依赖日益加深,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带来市场剧烈波动。
  不难发现,金融「繁荣」正取代经济复苏,成为美国政策的最终落脚点,这或许并非美国政策制定者的本意,但却是难解的制度顽疾,如此下去未来市场有两种趋势可能出现:一是美国超宽松政策无节制实施下去,但政策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导致风险不断上升,最终导致市场出现大幅回调并波及全球;二是货币宽松和政策变动,极有可能引发热钱短时间进出新兴市场,导致剧烈波动,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不吸取教训。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