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100只恒指成份股的迷思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股票市场交投畅旺,当中以恒生指数最具代表性。日前恒指公司经咨询市场后,宣布51年来最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一点,是扩大覆盖面,将蓝筹股的数目由本月调整后的55家公司,于2022年中增至80家,及进一步到100家。然而,数目增加,又是否可以反映香港经济情况?
  恒生指数于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面世,开始点数是150点,此前只是一个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的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点100点,选出33家上市公司股票为成份股。及后于2007年,恒生指数开始纳入H股公司,同时增加成份股至38只,并于2012年扩增至50只,直至去年12月再轻微上调至52只。
香港公司比例下降
  根据恒指公司的公布,上调成份股至100家上市公司主要是希望扩大恒指的市场覆盖率,同时扩充行业代表性,将按7个行业组别来挑选成份股,包括金融、资讯科技及医疗保健等有关组别的构成,并维持香港公司成份股的数目为20至25只。
  恒生指数可以说是最能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亦一直与时并进。在恒生指数推出时的33只股票中,到今日只剩下中电控股(002)、煤气(003)、汇控(005)及电能实业(006)。而现时中资股在恒生指数中占的比重最大,在52只成份股中,就有29只是中资股,香港公司的股票仅24只。
  由于恒生指数成份股中香港公司的比例下降,因此有关指数与香港经济亦逐渐脱钩。例如香港于2019年下半年发生社会运动及2020年受疫情冲击,经济大受影响,但恒生指数并未出现重大跌幅,特别是去年年底香港面对疫情第四波,恒生指数反而由23,000点水平上升至今年2月超过30,000点。
  香港只是弹丸之地,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全靠汇聚内地及外地的投资者和集资者。现时不少市场产品与恒生指数挂钩,因此今次恒生指数扩大成份股数目,有利于市场交投。不过,市场又是否应该推出一个可以反映香港经济表现的指数?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