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美元霸权面临挑战

  今年1月中国有关机构和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成立一间合资企业,以推动数码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使用,成为人民币步向国际化一个新里程。虽然其所能产生的效果尚难作定论,但伦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德曼最近一篇题为《数码人民币有可能打败美国》的文章,认为这间合资企业的成立,可能预示美元作为跨境交易主要媒介的地位走向终结,并预示世界其他国家向美国提供逾20万亿美元低息贷款的局面走向终结。
人币势崛起取而代之
  文章指出,美国现时预算赤字接近其国内生产总值五分之一,主要因为世界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和交易余额相当于美国一整年国内生产总值,而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在2030年前还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当人民币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世界地位时,美元将像早前英镑一样,失去其作为储备货币地位,美国将要学会量入为出,意味依赖大量外国信贷的美国经济,将面临一次痛苦调整。
  高德曼强调,数码货币有望大幅降低国际贸易融资的交易成本,同时提高交易安全性,区块链技术使追踪货物去向成为可能,并能实现准时交货以及准时付款。现时人民币在SWIFT交易中仅占2%左右份额,中国还需要一段长时间,才能使人民币成为一种可行的国际储备工具。尽管区块链技术带来很多潜在优势,但数码人民币仍然是一个试验,仅限于少数中国消费者。
  文章表示,中国不需要储备货币带来的优势,即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大量低息贷款,因为中国正试图降低金融系统中的杠杆,储备货币意味可以获得更多杠杆,而SWIFT与中国有关机构成立的新合资企业进行的研究可能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推翻已经盛行两个多世纪的储备货币体系。在这个储备货币体系成立之初,英镑成为获得全球青睐的储备工具,英伦银行则成为世界央行,今后5至10年美国或将醒悟过来,发现它对世界其他国家相当依赖,以及摆脱这种依赖需要付出甚么代价。
黄惠德



更多文章